训练越多越好?患者的一句“不累”,可能骗了你

    发布时间:2025-10-16 03:10:50    点击次数:0

每次查房或随访,我总会问患者:“最近训练累不累?”

而他们总像约好了一样,异口同声:“不累!”

他们真的不累吗?

事实上,多数人只是不忍辜负我们的期待,或陷入“越努力越有效”的误区。

康复训练(7)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训练量这件事——练得多,不一定好得快。

一、一位患者的困惑

曾经有位糖尿病患者问我:“老师,我每天走一万多步,训练一上午都不停,为什么还是恢复得不理想?”

这句话背后,藏着一个普遍误区:以为“拼时长、拼步数”就能加速康复。

二、训练的关键:在于“吸收”,不在“数量”

我们必须明确:训练量必须匹配当前的身体状况,而不是盲目追求“量”。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心肺功能偏弱或术后恢复期的人群,代谢与恢复能力本就较弱。

过度运动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甚至引发风险。

训练中感到累,就要及时休息。

休息不是偷懒,而是身体进行代谢、修复和吸收训练效果的关键阶段。

扬州辅仁康复医院肢体训练

三、过度训练=白练?

身体就像一块海绵,能吸收的水量有限。

如果你一直拼命浇水,却不等它吸收,水只会流满一地,海绵却还是半干。

训练也是如此。

适当的运动 + 充分的休息 = 身体吸收刺激、变得更强壮。

过度训练 + 不够恢复 = 身体疲劳积累,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倒退。

记住:训练的意义,是让身体“吸收”,而不是“消耗”自己。

四、怎样才算“吸收得好”?

你可能会问:那怎么判断身体是否“吸收”到位了呢?

以下几个信号,说明你的训练量是合适的:

✅ 训练后身体感觉轻松,第二天精神饱满,不嗜睡;

✅ 同一训练量,一周后完成起来更轻松;

✅ 睡眠质量好,食欲稳定;

✅ 情绪积极,不抗拒下一次训练。

如果训练后反而持续疲劳、沉重、睡眠差、情绪低落,那就要警惕:可能练多了!

五、温馨提示

康复不是赛场,不必拼命冲刺。

聆听身体的声音,尊重它的节奏,

才能让每一次训练都真正发挥作用。

点击以下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

浙江省内公办康复中心/康复科/康复医院介绍

浙江省、上海市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

浙江省、上海市护理院、养老院

浙江省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护理专家介绍

声明:浙里康复养老平台(浙里康养),提供杭州公立康复中心、杭州康复医院、杭州养老院查询服务,分享康复养老干货,本平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浙ICP备190130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