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老人昏迷 2 个月了,还能醒吗?”
“孩子车祸后没反应,除了吃药还有别的办法吗?”
在神经科病房外,这样的追问每天都在上演。对昏迷患者家属来说,“等亲人睁眼” 就像一场看不到头的煎熬。而今天要讲的高压氧疗法,正是很多医生会推荐的 “促醒利器”—— 它到底怎么用?谁能用?效果到底好不好?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一、一句话懂高压氧:给大脑 “猛灌氧”,救快死的神经细胞
很多人会问:“不就是吸氧吗?跟医院普通吸氧有啥不一样?”
差别大了!
普通吸氧:在正常气压下吸氧气,血液里氧含量有限,缺氧的脑组织 “吸不饱”;
高压氧:让患者进一个高压舱(类似 “密封小房间”),舱内气压是正常的 2-3 倍,再吸纯氧。这样一来,血液里的氧含量能翻 10-20 倍,就算大脑血管堵了、血流慢了,氧气也能 “挤” 到缺氧的神经细胞里。
简单说:就是给快 “饿” 死的大脑神经细胞,“猛灌” 救命的氧气。
二、3 个核心作用:为啥高压氧能帮昏迷者醒?
1.阻止神经细胞 “坏死”:先保住命,再谈恢复
昏迷的关键原因是 “大脑缺氧”—— 比如脑外伤后血管堵了、出血压迫了,神经细胞没氧气就会慢慢死。
高压氧能快速把氧气送进缺氧的大脑,先阻止细胞继续坏死,相当于 “先保住底子”。
2. 消脑水肿:给大脑 “松绑”
脑损伤后,大脑会像 “肿起来的馒头”,压迫周围神经,让昏迷更严重。
高压氧能让脑血管收缩,减少水肿,相当于给被压迫的大脑 “松绑”,为意识恢复扫清障碍。
3. 唤醒 “休眠” 大脑:让没彻底死的细胞 “活过来”
有些大脑区域没完全坏死,只是 “睡过去了”。高压氧能刺激长出新的小血管,绕开受损的地方,给 “休眠” 的细胞供血供氧,慢慢把它们 “唤醒”。
三、5 个关键干货:家属最该问的问题,答案都在这
✅ 干货 1:谁不能做高压氧?这 5 类人绝对不行!
不是所有昏迷患者都能用,有这些情况的别试:
肺部有漏气(比如气胸),高压下可能炸;
肺气肿、肺上有大泡,容易破;
对氧气过敏;
严重心脏病(比如刚心梗、血压控制不住);
还在出血(比如脑出血刚发生)。
划重点:治疗前必须做 CT、心电图,让医生评估!
✅ 干货 2:要做多少疗程?多久能见效?
没有固定答案,看昏迷程度:
轻度昏迷(能偶尔动一下):可能 2-4 个疗程(1 疗程 10-15 次,每次 90 分钟);
中度 / 重度昏迷(完全没反应):可能 6-10 个疗程,甚至更久。
别指望 1-2 次就醒!高压氧是 “慢功夫”,家属得有耐心。
✅ 干货 3:做的时候难受吗?有副作用吗?
大部分人没啥不舒服,少数人会:
耳朵疼、发闷:就像坐飞机降落时的感觉,做 “吞咽动作”“捏鼻子鼓气” 就能缓解;
氧中毒:很少见,只要按医生要求的时间和浓度吸,几乎不会发生。
放心:治疗时全程有医护人员盯着,有问题能及时处理。
✅ 干货 4:昏迷多久后做最好?超过 1 个月还有用吗?
越早越好!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呼吸、心跳、血压正常),没在出血,脑损伤后 1-2 周内开始,效果最好。
就算昏迷超过 1 个月,只要评估后适合,也可能有用,别轻易放弃。
✅ 干货 5:家属能陪吗?可以在舱里跟患者说话吗?
单人舱:家属不能进;
多人舱:病情稳定的患者,家属能陪(但要先培训安全知识)。
建议:陪的时候多跟患者说熟悉的事(比如 “今天吃了你爱吃的菜”),亲情刺激能帮他醒得更快。
四、最后提醒:光靠高压氧不够,3 件事要一起做
高压氧是 “帮手”,但不能只靠它。要想让亲人醒,还得配合:
药物治疗:控制感染、营养神经;
康复训练:帮患者活动手脚、听音乐、摸他的皮肤(感官刺激);
精心护理:勤翻身、擦身,防止压疮和感染。
很多家属熬了几个月就放弃,但我们见过太多 “奇迹”:有人昏迷半年,坚持治疗后突然睁眼;有人醒后慢慢恢复,还能自己吃饭、说话。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别停下脚步。如果家里有昏迷患者,不妨先咨询神经科或高压氧科医生,看看有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