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托对偏瘫患者的重要性
偏瘫患者常因患侧上肢肌力减弱、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易出现肩关节半脱位、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严重影响上肢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肩托通过稳定肩关节、减轻关节压力、维持正常解剖位置,可有效预防和改善上述问题,为康复训练奠定基础。
二、选择肩托的核心原则
稳定性优先:确保肩托能有效固定肩关节,防止半脱位,尤其需贴合肩部生理结构,避免松动。
舒适性良好:材质柔软透气,避免压迫皮肤或神经,长时间佩戴无明显不适感。
适配性精准:根据患者体型(肩宽、胸围)、偏瘫程度(肌力分级)选择尺寸,确保不限制正常活动(如健侧肢体运动)。
康复兼容性:不影响康复训练(如上肢被动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必要时可调节松紧度。
三、肩托的常见类型及适用场景
简易固定型肩托
结构:多为单肩带设计,通过魔术贴调节松紧,材质以透气布料为主。
适用人群:轻度偏瘫、肩关节稳定性尚可,需日常活动时辅助固定的患者。
优点:轻便、易穿戴、价格低廉。
缺点:固定力度有限,不适用于严重半脱位患者。
功能性肩托
结构:带胸带或腰部固定带,可调节肩峰压力,部分含支撑垫(如肩胛骨固定垫)。
适用人群:中度偏瘫、肩关节半脱位风险较高,或伴随疼痛的患者。
优点:固定性强,可辅助维持肩胛骨正常位置,适合康复训练时使用。
充气式肩托
结构:含充气气囊,通过充气量调节支撑力度,贴合肩部曲线。
适用人群:对压力敏感、皮肤易受损(如糖尿病患者),或需要个性化支撑的患者。
优点:压力均匀,可灵活调节松紧,舒适性高。
定制型肩托
结构:根据患者肩部三维数据定制,完全贴合个体解剖结构。
适用人群:严重肩关节畸形、复杂半脱位,或常规肩托不适用的患者。
优点:精准适配,固定效果最佳;缺点:价格高、制作周期长。
四、选择肩托的具体步骤
评估肩关节状态
由康复师检查是否存在半脱位(如 “方肩” 畸形、X 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增宽)、疼痛程度(VAS 评分)、肌力分级(0-5 级)及活动度。
明确需求:以 “预防半脱位”“缓解疼痛” 或 “辅助康复训练” 为主要目标。
测量体型数据
关键尺寸:肩宽(两肩峰间距)、胸围(腋下水平围度)、患侧上臂围,避免因尺寸不符导致固定失效或压迫。
试穿与调整
试穿时检查:肩托是否贴合肩峰、腋窝处有无压迫、患侧上肢能否保持中立位(避免内旋或外旋畸形)、健侧活动是否受限。
调节标准:松紧度以 “能插入 1-2 指” 为宜,既保证固定性,又不影响血液循环(如观察手部肤色是否正常)。
结合日常场景
日常居家:优先轻便、易穿戴的类型(如简易型);
康复训练:选择功能性肩托,确保不阻碍关节活动;
长期卧床:需透气、防压疮的材质(如棉质、网眼布)。
五、使用肩托的注意事项
佩戴时间:避免 24 小时持续佩戴,日常活动或训练时使用,休息时取下(除非康复师特殊要求),防止肌肉萎缩。
皮肤护理:定期检查佩戴部位皮肤,避免压红、破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动态调整:随着康复进展(如肌力提升、半脱位改善),及时由康复师评估是否需要更换尺寸或停用肩托。
避免依赖:肩托仅为辅助工具,需配合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康复手段,逐步恢复肩关节功能。
六、总结
偏瘫患者选择肩托需结合病情、体型及康复需求,优先由康复师评估并指导试穿,确保 “固定有效、穿戴舒适、不影响康复”。同时,肩托使用需与系统康复训练结合,才能最大化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如需进一步选择,建议携带患者近期检查报告(如肩关节 X 线、肌力评估表),咨询专业康复辅具机构或康复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