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吴兴区中医院案例分享--68岁阿姨“重生”记:针药结合,让她从步履蹒跚到独立行走!

    发布时间:2025-08-27 12:08:56    点击次数:0

近日,吴兴区中医院针推康科上演了温馨一幕——68岁的张阿姨(化名)手握一面写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关爱病患温暖人心”的锦旗,亲手交到了科室医护人员手中。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她两个月来治疗的感动与认可,更见证了一段中西医结合康复之路上的“重生”之旅。

640

一场“怪病”打乱了平静退休生活

张阿姨曾是一名医疗工作者,退休后本该享受含饴弄孙、游山玩水的惬意晚年,却在一年前被一场“怪病”逐渐困住了脚步。

起初只是偶尔头晕,后来逐渐发展为走路不稳,需扶墙扶栏,连独自出门都成了奢望。经多方检查,她被确诊为“小脑共济失调”。这是一种因小脑功能受损导致平衡与协调障碍的疾病,现代医学多以对症支持和长期康复训练为主,康复之路漫长而艰难。

640(1)

绝境逢生:

今年5月初,张阿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吴兴区中医院针推康科。

接诊时,她步态不稳,“闭目难立征”呈阳性,“指鼻试验”也出现明显偏差。

闭目难立征(Romberg征)

神经系统检查中用于评估平衡和本体感觉的重要体征。

患者双脚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闭眼30秒。

观察睁眼和闭眼时的站立稳定性:

阴性(正常):睁眼和闭眼均站立稳。

阳性:睁眼稳,闭眼时出现摇摆、移动脚步或摔倒。

指鼻试验

被检者手臂外展伸直,再以示指尖触自己的鼻尖,由慢到快,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

临床意义:同侧指鼻不准——小脑半球病变。

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

科室团队详细了解病情后,为张阿姨量身定制了“针药结合、内外兼调”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通过针灸疏通经络、补益脑髓,从根本上调理机体功能;再配合现代康复训练,重建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帮身体一步步“找回平衡”。

针灸+康复,她终于“身子轻了半截”

治疗过程中,针推康科姜海洋中医师针对张阿姨的病情,精选穴位施行针灸,改善脑部循环,促进小脑功能恢复,调节共济运动。

令人欣喜的是,刚针灸几次,张阿姨就高兴地反馈:“每次做完,身子都像轻了半截!”走路摇晃感明显减轻,这让她信心大增。

与此同时,在针推康科执行主任李晓东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康复治疗师团队带领她循序渐进开展训练:从坐位平衡到站立平衡,再到步态矫正训练……两个月坚持下来,她的进步肉眼可见——如今,她已能独自出门,无需家人陪同,步态稳健了许多,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不仅“走得稳”,更要“走得远”

小脑共济失调属慢性病,治疗不仅需耐心,更需找对方法。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特色疗法不仅着眼于短期症状的改善,更注重整体机能的调节,帮助患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功能重建。

吴兴区中医院针推康科的目标,不只是让患者“走得稳”,更是要帮助他们“走得远”。

从步履维艰到独立行走,

从依赖家人到自信出门,

张阿姨的转变

是中医康复力量的生动印证

作为吴兴区中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针推康科始终秉承“针康融合”理念,融合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康复技术,为无数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带去希望。

未来,将继续深耕中西医结合康复之路,守护更多像张阿姨这样的患者,助力他们重启美好生活。

科室介绍

640

吴兴区中医院针推康科依托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建设,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的临床专科。科室现有医生9名,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研究生学历8人,并有总院多名专家长期驻地指导。科室设施设备齐全,人才结构合理,医护经验丰富,对心脑血管疾病、面瘫、颈肩腰腿痛、睡眠障碍、骨关节炎、骨折术后、脊髓损伤、盆底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气管切开术后等疾病的诊治,小儿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积食、感冒、咳嗽等小儿常见病的推拿诊治有丰富经验和良好疗效。

点击以下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

浙江省内公办康复中心/康复科/康复医院介绍

浙江省、上海市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

浙江省、上海市护理院、养老院

浙江省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护理专家介绍

声明:浙里康复养老平台(浙里康养),提供杭州公立康复中心、杭州康复医院、杭州养老院查询服务,分享康复养老干货,本平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浙ICP备190130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