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脑损伤后的“情感失语”:被忽视的情绪困境

    发布时间:2025-08-13 03:08:40    点击次数:0

“医生,我父亲脑梗后像变了个人,无缘无故突然大发雷霆,吃饭时莫名痛哭……他为什么会这样?”

这并非罕见个例,在脑损伤患者中,一种被称为“假性延髓情绪”(PseudoBulbar Affect, PBA)的后遗症常常被误诊为抑郁症或精神疾病。它让患者深陷情绪失控的泥沼,也让家属倍感困惑与无助。今天,我们将揭开“情感失语”的神秘面纱,带您了解其真相与康复的突破。

ac4bd11373f082025aaf0cb365a2ecedab64024fadbc

一、什么是「情感失语」?

——当大脑的情绪开关被“卡住”

(注:本文用“情感失语”形象化地指代假性延髓情绪(PBA),旨在描述情绪表达失控的状态,并非指语言交流障碍。)

想象一下,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精密的“情绪开关”,它控制着喜怒哀乐的表达。但在脑损伤后,这个开关可能被“卡住”,导致情绪反应与真实感受完全脱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失语”。虽然被称为“情感失语”,它并不涉及语言障碍,而是情绪表达功能的损伤。典型表现为患者会突然出现无法自控的大笑或痛哭,这些情绪爆发通常与当时的情境不符,也与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毫无关联。例如,在严肃的场合上突然大笑,或在高兴的聚餐时却莫名痛哭。这些突发性、不可控、且与真实情绪和当下情境不匹配的特征,是PBA最核心也最易被误解的症状。这些特征也正是将其与抑郁症(通常表现为持续心境低落)或精神类疾病(情绪变化通常有内在基础且周期较长)区分开的关键。

PBA的发生是由于大脑皮层(负责高级认知、情绪的抑制与调节)与脑干(负责基本生理功能和情绪表达通路)之间的神经传导通路受损。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指挥中心”与“执行部门”之间的“线路”出现了故障,导致情绪的抑制和调节功能失控,使得原本受控的情绪表达变得“脱缰”。“情感失语”时脑卒中、脑外伤以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许多家庭都在默默承受着这种情绪困扰,但由于认知不足,常被误认为是性格改变、抑郁症,甚至是精神疾病,从而延误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除了引起家属及周围人误解外,PBA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他们可能因为担心情绪失控而避免社交场合,导致社会隔离;家属也可能因无法理解和应对而感到疲惫、焦虑。这种情绪的“失控”往往让患者感到无助和绝望,因为他们明明知道自己不应该笑或哭,却完全无法停止,理解这些神经机制,不仅是为了识别PBA,更是为后续的康复干预提供了方向。

03dc138553d7760f0af53658cabbcd80

二、康复评估体系:

精准识别情绪“短路”源头

基础认知与意识评估;使用如MMSE(简明精神状态评价量表)或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患者基础认知功能(尤其是执行功能、注意力);必要时评估意识水平(如CRS-R量表)排除其他导致情绪表达异常的原因(如严重认知障碍或意识障碍)。

情绪行为观察与记录;EBOS(情绪行为观察量表)是核心工具,系统记录日常情境下情绪爆发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若有)及与情境/内心感受的匹配度。

神经通路功能成像;可通过DTI(弥散张量成像)来观察皮质-脑干白质束(情绪传导通路)的完整性来评估情绪调节能力,这些结构影像学结果将指导我们针对性地设计神经通路修复或代偿性训练方案。或通过经颅磁刺激评估大脑皮层的激活与调节能力;通过这些评估结果,我们可以设计个性化的神经调控治疗方案,以期恢复情绪抑制功能。

家庭互动风险因素评估;使用FECQ(家庭情绪应对问卷)等量表,了解家属在面对PBA爆发时的常见反应方式(如回避、焦虑、责备等),识别可能无意中诱发或加重患者情绪爆发的互动因素,为后续的家庭支持与指导提供依据。

三、给家属的实用指南:

情绪爆发时的“应对锦囊”与自我关怀

照顾PBA患者是一项长期且充满挑战的任务,面对亲人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家属往往手足无措。当患者情绪爆发时,请尽量避免以下行为,以免加重患者的不适或误解:

(1)强行制止或指责;“别哭了!丢不丢人!”或“你怎么又这样?” 这种带着批评、羞辱或命令的语气,不仅无法阻止情绪爆发,反而可能加重患者的挫败感、羞耻感和无助感,甚至会激化情绪,让患者感到被误解和孤立。

(2)过度追问或逻辑分析;“你到底为什么哭?”或“有什么好笑的?” 患者的情绪爆发并非基于理性原因,他们通常无法解释也难以控制。您的追问只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压力,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3)表现出惊慌或不耐烦;患者家属的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患者,加重其不安和焦虑。请尽量保持冷静,成为患者情绪的“稳定器”。

(4)公开场合的过度曝光;避免在患者情绪不稳定时带他们去过于嘈杂、陌生或刺激性强的公共场所,这可能成为情绪爆发的诱因。

正确应对“三步法”——您的“情绪急救包”

(1)平静陪伴,传递安全感:保持冷静,用平静的语气和温柔的眼神面对患者。无需多言,患者亲属的存在和稳定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2)非语言关怀:默默递上纸巾,提供温水,或在患者不抗拒的情况下,轻拍其肩膀或握住他们的手,这些非语言动作能有效传递关怀和支持。

(3)创造安全空间:如果可能,将患者带到一个相对安静、少刺激的区域,减少外部环境的干扰。

此外,巧妙转移焦点,切换感官刺激也是PBA爆发时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1)听觉转移:播放患者熟悉、舒缓的音乐,或者他们平时喜欢的广播节目,让其注意力从当下的情绪中抽离。避免刺激性强的噪音或快节奏的音乐。

(2)视觉转移:引导患者将目光转向窗外,看看风景;或者打开一个他们喜欢的视频,但注意画面不宜过于复杂或刺激。

(3)触觉转移:尝试引导患者进行简单的、重复性的动作,如把玩一个柔软的弹力球,或轻柔地按摩其手部。

(4)嗅觉转移:准备一些患者接受的、能带来放松感的香薰(如薰衣草),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其嗅闻。

结语

PBA不是患者的错,更不是“演戏”或“任性”。它是大脑神经损伤的一个具体表现,像语言障碍、运动障碍一样,需要被识别、被理解、被干预、被康复。目前,特定的药物方案(需医生严格评估处方)、神经调控技术(rTMS或tDCS)和综合行为管理策略已应用于PBA的管理。可寻求专业康复团队(医生、治疗师、护士)在基于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让PBA患者重新找回并掌控自己的情绪表达,减少误解与孤立,重拾生活尊严与社交信心——这正是康复的意义所在,也是患者和家属共同的心愿与目标。

理解是关爱的起点,科学是应对的阶梯。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经历类似的困扰,请及时寻求专业康复团队的帮助。让我们携手,为患者点亮情绪康复的希望之光。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科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病区专家介绍--叶祥明 主任医师

点击以下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

浙江省内公办康复中心/康复科/康复医院介绍

浙江省、上海市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

浙江省、上海市护理院、养老院

浙江省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护理专家介绍

声明:浙里康复养老平台(浙里康养),提供杭州公立康复中心、杭州康复医院、杭州养老院查询服务,分享康复养老干货,本平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浙ICP备190130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