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中风康复案例分享

    发布时间:2025-08-07 03:08:00    点击次数:0

易中风人群

【发病篇】

4月23日处理完所有事情,已经是晚上了,踏上北京回家乡的火车,24日早上凌晨5点多到车站,直奔医院。车站到医院的路上,母亲打了2次电话问我到哪了?语气中透着着急、期盼,还有无尽的委屈。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的淡定,我觉得我可以照顾她,不管以后发生什么?我都能兜底。

走进病房的第一眼,母亲是半靠在床头的,泪如泉涌,用还可以动的右手伸向我,仿佛我是她的救命稻草,我终于来了,她哭的泣不成声!像个无助的孩子,一生好强的她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母亲生活习惯基本是吃素,不大喜欢吃肉类食物,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散步,晚上9点多就睡觉,怎么会脑梗?首先她自己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其次是别人怎么看她?别人会不会嘲笑她?好强又脆弱。

我放下行李坐在她身旁,抓着她的手说:我来了,不要怕!她继续哭,仿佛有很多话给我说,又说不出来,只能哭!病友说:她一晚上睡不着,嘴里念叨:我女儿明天就来了!

我问了她发病经过,问的很细。让她回忆点点滴滴,是让她倾诉,也是听听她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是否正常!聊完后她似乎平静了许多。然后去找主治大夫了解情况,母亲被诊断为:脑桥偏右侧急性脑梗塞,左侧偏瘫。脑部没有出血,已脱离危险期。治疗和观察平稳后,尽快安排康复治疗。

母亲发病当天我在千里之外,不放心,让家人拍了一段视频给我看,那时父亲扶着她还可以走路,看完视频我果断要求家人转院,直觉没这么简单,但是家里人却觉得没那么严重,因为当时还可以走路,我坚持转院,于是当天夜里从区医院转到市医院,得到及时完善的检查治疗。早上还可以动,晚上她已经不能动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发病有个过程,不生病谁也不知道咋回事?谁都没有经验,既然错过了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那就不能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观察的3天中,只要亲戚朋友,甚至陌生的病友问候她,她都会哭。后来我才了解到脑梗塞后期偏瘫或者其他有后遗症的病人基本都有情绪和心理问题。当自己的吃住行、语言功能、吞咽功能、感觉功能消失,丧失基本生活能力,我想任何人接受这个事实都很难。作为家属这个时候只能陪着病人一起熬,熬过这段时间。意识是有能量的,化作正言、正语、正信、正行一点一滴都要带动病人情绪朝积极正向发展,让病人感受到家永远是一个人低谷时期强大的心理后盾,亲人的关爱和鼓励永远是托底的,见底就会有反弹。当病人心底生出力量时,就是病情转机之时。说好听的话,帮他们洗头,擦洗身体,洗脚,剪指甲,这些小事情都可以让病人放松。除了不想锻炼,任何要求都可以满足,任何时候都要照顾他们的心理需要……

【康复篇】

康复原则,一切遵医嘱。

除了药物治疗,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对于偏瘫行动不便的患者,现代医学发展的“运动疗法”非常有效,配合理疗、中医针刺、还有一些医院的特色中医疗法等等,中西医结合效果非常好!

医院的治疗体系完备有效,有些人康复有效,有些人康复效果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原因较复杂。客观原因脑梗塞病变部位不同,从而影响病情的预后。主观心理因素很重要,有些人想康复,有些人选择放弃。这时候家庭的陪伴和亲人的关爱至关重要,瘫痪病人的无力感不是正常人能感同身受的。让他们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重新建立信心,我觉得是任何外在治疗干预的基础,否则外在治疗收效甚微。病人不给自己的大脑和身体释放积极正向的信号,甚至是负面的信号,“沉睡”的神经系统怎么能唤醒重启?

重固九如城福泉养护院康复训练

怎么才能让病人重拾信心?家庭的陪伴以及亲人的爱和鼓励是一剂良药。在医院不一定占据优质医疗资源就可以康复,家庭普通甚至经济困难的人就不能康复。因人而异!我见过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就把病人往医院一放,雇佣几个护工,护工只能帮助解决生活自理,解决不了病人的心理问题,病人就是很消极,不训练;我也见过有家属愿意花几十万给病人打什么特效针,病人病情当时迅速好转,看起来是有奇效,但是接下来的日子里,病人失眠、腹泻、怕冷、控制不了大小便,后遗症带来的痛苦没办法逆转……只有一类人,自己想康复的病人,最终能看见“胜利的曙光”,回头一看,这段时光不过是生命的一段插曲而已。

4月发病,7月走路已经基本没问题了,但是左侧手臂和手功能还是没有完全恢复,没有力量,拿不住东西。10月左右已经恢复身体功能90%左右,行动协调性差10%。康复期间母亲就是“标杆”,眼看着瘫痪到先坐起,站立1分钟、5分钟、30分钟……开始迈步学走路,到最后自如行走,这个过程就像一个婴儿,人生之路不过又是从头再来。羡慕的病友家属请母亲过去讲康复经验,她不厌其烦。我也亲眼见母亲分享时,有些病人不想睁眼,不想听,母亲分享完转身她直接翻你白眼。母亲一开始要电动轮椅,我让她“断了这个念想”,她甚至偷偷求救表姐表哥,当时很多人批评我对母亲好点,要“孝顺”…… 我就是这么“苛刻”。

每天早上5:30左右起床,我把母亲拎起来推到院子呼吸新鲜空气,开始训练,中午别人都是吃完饭聊天,我强迫她休息,下午2点准时去训练。每天晚上7点多她上床休息,我才能休息。就这样每天重复,每天有新进展,抓住了3个月的黄金时间。康复时处长、局长们都在一个康复大厅,大家同一个起步线,我可以要求母亲,甚至呵斥。但是处长、局长们依然保持“正襟危坐”,不能接受这个事实,雇佣的护工更不会要求他们起来训练。处长的孩子是局长,局长的孩子是市长,是更多老百姓的父母官,只有我这样无足轻重的人才有很多的闲暇照顾父母。在医院,没钱看不了病,但是有钱也不一定能看好病,即使占据医疗高端资源,也未必。在医院就认为自己交给医院了,等,是等不来康复的。自主权在病人自己手中,医学治疗助你一臂之力,家庭的爱给你希望和力量!

最终,母亲昂首挺胸在康复厅自如行走,从始至终连个手推轮椅都没有买,借医院的还给医院。

在家康复期间刮痧、艾灸我操作外,这几年给母亲熏陶的小毛病她自己可以艾灸处理。最重要的是对身体的敏感和一些状况的医学判断。父亲今年也是4月有天早上感觉一侧手脚不得劲儿,这次是母亲立即送他上医院,有效时间内注射了溶栓药剂,父亲现在依然可以打牌,就是一个正常人,没有任何后遗症。打牌久坐伤气、伤神、伤筋骨,而且容易脑部缺血中风。但是他余生就这点闲趣了,随他去吧!

健康是任何一个人生活的基础,每个人都不想自己生病。但是谁也逃不过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自己为自己的健康都做了什么?大多数人的一生不管是自愿还是生活所迫,一生追求的东西都是拿自己的精气神去换。一直往外拿,总有出问题的时候。

生病不可怕,生病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找回自己的开始。

点击以下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

浙江省内公办康复中心/康复科/康复医院介绍

浙江省、上海市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

浙江省、上海市护理院、养老院

浙江省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护理专家介绍

声明:浙里康复养老平台(浙里康养),提供杭州公立康复中心、杭州康复医院、杭州养老院查询服务,分享康复养老干货,本平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浙ICP备190130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