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会增加心脏负担,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和中老年人。以下是科学护心的“6少做”和“6常做”指南,帮助您安全度夏!
“6”少做
猛喝冰水/暴食冷饮
低温刺激易引发血管痉挛,导致血压骤升,增加心绞痛、心梗风险。建议小口喝常温水,冷饮放置片刻再食用。
高温时段剧烈运动
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避免户外高强度活动,出汗过多易引发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选择清晨或傍晚散步、太极等温和运动。
情绪激动或熬夜
夏季睡眠不足+情绪波动会升高血压和心率。午休20-30分钟有助于减轻心脏压力。
出汗后不及时补水
脱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但忌一次性大量饮水(>500ml)。可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或含钾饮品。
忽视胸闷/头晕症状
夏季心梗症状易被误认为“中暑”,若出现持续胸痛、气短伴冷汗,需立即就医。
“6”常做
1、监测晨起血压和心率
清晨血压波动大,起床后1小时内测量并记录,异常时及时咨询医生。
2、补充“心脏营养素”
钾(香蕉、菠菜)、镁(坚果、燕麦)、Omega-3(深海鱼)可稳定心律,减少炎症。
3、适当午休
15-30分钟的午睡可降低血压,但避免超过1小时以免进入深睡眠反而疲劳。
4、选择透气衣物
穿浅色、宽松的棉麻衣物,戴遮阳帽,减少热量积聚。
5、学习急救技能
掌握CPR(心肺复苏)和AED使用方法,突发心脏骤停时黄金抢救时间仅4分钟。
6、定期药物调整
夏季血管扩张,部分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调整药量,但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停药。
夏季护心重在“慢”和“稳”:动作慢半拍、情绪稳三分。做好细节管理,就能有效降低心血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