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热射病康复,每一步都需要科学守护

    发布时间:2025-07-22 01:07:27    点击次数:0

热射病(1)

当高温天里有人突然晕倒、体温飙升至40℃以上,当皮肤干燥无汗、意识模糊——这不是普通中暑,而是可能致命的热射病。即便从鬼门关抢救回来,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仍未结束:脑损伤、肝肾衰竭、肌肉溶解留下的后遗症,需要通过系统康复重新拼凑生命的拼图。今天,我们聚焦热射病康复期的“重生之路”,让每个劫后余生的生命都能被科学呵护。

热射病和中暑

康复干预

“烧损”的身体如何重建?

康复黄金期别错过

热射病是高温导致的“体内火灾”,核心体温超过40℃时,神经细胞会像被煮沸的蛋白一样变性,器官功能也会“熔断”。即便脱离生命危险,约30%的幸存者可能留下认知障碍、肢体瘫痪、吞咽困难等后遗症 。而康复干预的“时间窗”尤为关键:

急性期(出院前)

稳住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

器官功能支持:通过血液净化、呼吸机等设备,帮助肝肾肺等“受伤”器官度过水肿期;

被动康复介入:护理人员会为昏迷患者活动关节、翻身拍背,防止肌肉萎缩和压疮;

意识唤醒训练:用亲人录音、轻柔按摩、音乐刺激等方式,尝试唤醒沉睡的神经。

热射病

恢复期(出院后3-6个月)

从卧床到站立的“闯关”:

运动功能重建:

肢体僵硬者通过牵伸训练缓解肌肉痉挛,瘫痪者借助康复机器人练习抬腿;

平衡障碍患者在平行杠间练习站立,防止跌倒(约40%患者会出现步态异常);

认知与语言康复:

记忆减退者用数字卡片、生活场景模拟训练大脑;吞咽困难者从糊状食物开始,逐步练习饮水(误吸风险需警惕);

自主神经调节:

针对低血压、出汗异常等问题,通过体位训练(从卧位到坐位逐步过渡)和中医针灸改善。

康复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家庭与医疗的“双护航”

要点/避雷

家属必知的护理要点

体温监控常态化: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可能受损,夏季需保持室内26℃以下,外出戴遮阳帽+随身携带冰袋;

营养“高配”方案:蛋白质需求比常人高50%(如鸡蛋、鱼肉),同时补充维生素B族(保护神经)和电解质水;

心理“解冻”计划:约25%患者会出现抑郁、易怒,家人可记录情绪日记,用“今天能自己端起水杯”等进步鼓励患者。

热射病1

科学康复的“三大雷区”

✘ 急于求成强行训练:肢体肿胀时硬练可能导致肌腱损伤,需遵医嘱设定训练强度;

✘ 忽视隐性后遗症:看似清醒的患者可能存在”执行功能障碍”(如无法规划简单事务),需通过专业量表筛查;

✘ 高温环境复健:户外康复训练需选清晨或傍晚,室内康复时空调温度不低于24℃。

从“劫后余生”到“重获新生”:他们的故事给人力量

“刚出院时连筷子都拿不住,现在能自己包馄饨了。”热射病幸存者老王在康复科住院治疗,通过每天4小时的作业治疗,手指灵活性逐渐恢复。而22岁的大学生小李在热射病导致脑损伤后,曾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出,如今在认知训练师指导下,已能重新备考专升本——这些案例印证:热射病康复虽艰难,但每一次科学干预都在为生命“充电”。

高温季节,除了预防热射病,更要知道:当不幸发生,康复医学就是重启生命的“重启键”。 若身边有人经历过热射病,别让“静养”耽误康复黄金期,及时联系康复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让每一个被高温灼伤的生命,都有机会在科学照护中重获温热与力量。

声明:浙里康复养老平台(浙里康养),提供杭州公立康复中心、杭州康复医院、杭州养老院查询服务,分享康复养老干货,本平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浙ICP备190130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