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康复医院康复科普 | 当康复遇见作业疗法

    发布时间:2025-07-22 11:07:34    点击次数:0

作业疗法的定义

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 简称OT)是一种康复方法,旨在通过参与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活动,帮助患者恢复、改善或适应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作业疗法在康复医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功能障碍患者。

a307c1e41aa7dc9bdc128e13562e799b

作业疗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01、功能性作业活动训练通过特定的作业活动,如插木钉板、下五子棋等,增强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及耐力,改善平衡协调能力及整体功能水平。

0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包括穿衣、洗漱、吃饭等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帮助患者重新练习生活自理能力或使用代偿方式维持日常生活需求。

03、虚拟游戏及辅助器械训练使用上肢机器人配合虚拟游戏,或在康复训练中使用生物电反馈及被动活动器械,增加肌肉力量或放松肌肉张力,保持及增加关节活动度。

04、心理及认知功能训练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功能进行训练,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05、休闲文娱训练通过娱乐和创造性活动,如绘画、手工艺等,促进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适应。

06、职业性活动训练针对患者的职业能力进行训练,帮助他们恢复或提高工作技能。

07、环境改造及辅助器具、矫形器的应用评估并改造患者的生活环境,使用辅助器具和矫形器等工具,以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作业疗法的其他应用作业疗法不仅适用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脑卒中、脑外伤等),也适用于运动系统疾病患者(如骨折、关节炎等)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肺疾病、糖尿病等)导致功能障碍的患者。 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作业疗法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2cec873289b749718052528d39e6d362

脑卒中作业疗法康复案例

脑卒中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 OT)通过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改善认知能力、提升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并促进社会参与。以下结合临床案例,从不同阶段和功能障碍类型展示作业疗法的应用效果。

案例1:上肢功能恢复与精细动作训练

患者背景:65岁男性,右侧脑梗死,左侧偏瘫,上肢肌力2级,手部精细动作受限,无法完成抓握、扣纽扣等动作。

治疗目标:恢复上肢协调性,改善手部灵活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作业疗法方案:

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被动活动肩、肘、腕关节,结合滚筒、砂磨板等工具进行主动辅助训练,逐步增加活动范围。

精细动作强化:使用栓状插件进行拇指对指训练,练习捏橡皮泥、拼图、编织等精细活动,逐步过渡到使用筷子、勺子进食。

任务导向性训练:模拟日常任务(如拧瓶盖、整理书本),结合健侧辅助患侧完成动作,强化运动控制能力。

康复效果:经过2个月训练,患者上肢肌力提升至4级,可独立完成穿衣、进食等ADL活动,手部精细动作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点击以下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

浙江省内公办康复中心/康复科/康复医院介绍

浙江省、上海市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

浙江省、上海市护理院、养老院

浙江省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护理专家介绍

声明:浙里康复养老平台(浙里康养),提供杭州公立康复中心、杭州康复医院、杭州养老院查询服务,分享康复养老干货,本平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浙ICP备190130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