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脑中风患友分享|莫大哥如何用一个月“走”出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2 01:07:37    点击次数:0

“这里有很多和我一起康复的‘战友’!你们坚持康复,保持积极心态,遵循治疗师的指导,一定也能像我一样走着回家。”56床莫先生话音未落,台下的王先生伸出右手和莫先生碰拳:“感谢莫大哥!你能走着回家,我们也行!”两双曾瘫痪的手交叠在一起,是努力的见证,也是希望的支点。

微信图片_20250722135557

(莫先生与王先生碰拳头)

这一幕是脑血管意外康复病区每月一次的病友康复分享会上普通的一幕,却也是浸透着希望、交织着泪水与欢笑的不平凡的一幕。

01.病友分享

今天的“主角”是56床的莫先生。一个月前,他还躺在病床上,左手左脚像被无形的绳索捆住,连翻个身都要耗尽全身力气;而此刻,他走进治疗室,每一步都踏得实实在在。

(莫先生住院不同阶段)

微信图片_20250722135601

拆解“3天出院”FLAG,循序渐进显成效

“一个月前,我半夜起床突然就左边没力气,‘啪’一声倒地不起。从发生脑梗到省人民医院手术后,左手左脚像被胶水粘住一样动不了。刚开始我还是有点儿盲目自信的,人是昏昏沉沉的,我以为只要睡过去,就能马上恢复,于是我豪言:‘3天出院,健步如飞!’主管医生当场泼冷水:‘您当这是外卖配送呢?按时送达?’在我经历了康复,才知道并没有那么简单,康复是要循序渐进的,不要盯着‘什么时候能恢复如初’,而是关注‘今天比昨天进步多少’。后来我的目标从‘健步如飞’拆成‘今天站稳5分钟’‘明天多走50米’。

信任专业,坚持康复

“最初康复师让我练习坐位平衡、滚筒,我觉得毫无意义。那个滚筒、机械手训练,我刚来的时候觉得这是’催眠药’,做上去3分钟,我马上困的不得了,后来后老婆帮我转移注意力,治疗师教我‘意念抓握’,给我进行手的运动诱发训练。结果一周后,我居然能用患手抓毛巾了!”他举起左手,做了个抓握的动作,掌心朝向大家,“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微小的坚持,真的能积累大改变。要信任你的治疗师,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不要怕苦怕累,康复就是需要时间和努力!“

妻子是“康复加速器”,视频是“进步时光机”

"我的进步,我老婆有一半的功劳。"他看向妻子,眼眶泛红,"她每天敦促我,陪我康复训练。举着手机追着我拍训练视频,开始我还嫌烦,现在才懂——是这些画面让我实在的看到我每天的进步,让我每天都有了坚持的动力。"

这时,大屏幕亮起,展开了妻子给莫大哥的记录视频。从ICU监护仪的滴答声,到普通病房初现光明的双眼;从康复科治疗床上颤抖的第一次抬腿,到走廊里踉跄却坚定的第一步。视频定格在无数个"第一次":僵直的左手第一次握住香蕉的战栗,晨光中第一次独立整理被褥的笨拙,康复师数着节拍终于迈出的整齐步伐……每帧画面都浸着汗水,每秒进度都闪着微光。

回顾到这里时,莫先生有点激动的流下眼泪,妻子上前给了莫大哥一个爱的拥抱,是心疼也是肯定。

(莫先生与妻子拥抱)

微信图片_20250722135606

02.医护团队有话说

病区主任

|黄金三原则—时效、执行、坚持

脑卒中康复的本质是神经功能重塑,如同修复受损的电路系统。莫先生刚来时,我们叫他做训练都像‘打蔫的茄子’,后来在医护和家属帮助下,他慢慢调整心态,调整目标,配合度越来越高。这说明康复不仅依赖医学治疗,更取决于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积极的心态调整。康复有三大核心原则:

1. 时效性是基础——把握神经可塑性的黄金窗口

莫先生在发病第12天即转入康复科,充分利用了卒中后3-6个月的神经功能重塑关键期。研究表明,早期康复能有效促进大脑代偿机制的形成,避免废用综合征。

2. 执行力是关键——科学训练与主动参与相结合

康复效果取决于患者的主动投入。莫先生除了完成每日规定的治疗(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还自主加练臀桥、抬手、站立及行走。更重要的是,他的训练并非机械重复,而是融入生活场景(如刷牙、吃饭、整理物品),并结合游戏化设计(如投掷球、拼图任务),使大脑在趣味性活动中重建神经通路。

3. 坚持是保障——建立长期康复习惯

神经重塑需要持续刺激。莫先生的成功在于将训练转化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避免了传统重复训练的枯燥性。通过"任务导向性训练"(如用患手拧毛巾代替单纯握力练习),他不仅提升了功能,更养成了坚持康复的内在动力。

微信图片_20250722135610

康复治疗师

|康复关键—练在日常、用在前

每个人的康复之路都是独特的,不要因别人恢复快而着急,也不要因自己慢而灰心。积极面对、坚持努力是关键。分享两个高效恢复经验:1. "练任务"比"练动作"更有效,单纯重复某个动作(如抬胳膊)效果有限,可以结合日常任务训练,比如拿水杯、穿衣、拧毛巾。这样既能提升功能,又让训练更实用、有趣。2. "边恢复边使用",不要等完全康复才开始用患侧肢体,否则可能错过最佳恢复期。在治疗师指导下,即使动作不标准或力量不足,也要逐步尝试使用,避免错误代偿。

微信图片_20250722135617

主管医生

|治疗规范—找病因、定方案、调心态

“脑卒中后重要的一点是找到病因,预防再发。莫先生同时存在脑血管狭窄和房颤,我们制定了‘抗凝+抗血小板’双保险方案,并纠正了他的睡眠呼吸暂停。这里提醒大家:情绪管理也是康复的‘隐形药方’。有的病人情绪低落像‘霜打的茄子’,有的躁动不安像‘炸毛的猫’,这两种极端都会拖慢康复进度。家属要安抚患者的情绪,每天和患者分享一个小进步,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之事,避免过度代劳。”

微信图片_20250722135620

主管护士

|护理安全—防跌倒、练平衡

“上次莫先生在分享会上还是观众,他坐在轮椅上用右手拍腿‘鼓掌’的样子让我印象深刻,1个月后莫先生已经可以自己站在台上,这些进步离不开他的积极心态和努力坚持。同时也要提醒大家:练走路时牢记‘三步曲’——先坐稳、再站稳、最后迈小步。记得穿硬底防滑鞋,家属要当‘人形拐杖’!保证安全,谨防跌倒意外!”

微信图片_20250722135623

医患携手,打赢“健康保卫战”

康复之路,医生的方案是地图,患者的坚持是燃油, 家属的陪伴是导航。

康复之路,需要科学指导,也需要同伴激励。

康复之路,每个“小进步”都值得欢呼,每份“坚持”都值得致敬。

点击以下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

浙江省内公办康复中心/康复科/康复医院介绍

浙江省、上海市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

浙江省、上海市护理院、养老院

浙江省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护理专家介绍

声明:浙里康复养老平台(浙里康养),提供杭州公立康复中心、杭州康复医院、杭州养老院查询服务,分享康复养老干货,本平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浙ICP备190130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