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案例分享
夏日本是青春肆意的时节,21岁的大学生小周却在2025年7月21日的清晨遭遇了一场改变人生的意外。摩托车与机动车相撞的瞬间,剧烈撞击让他瞬间失去意识,头面部剧烈疼痛、全身多处皮肤擦伤,被路人紧急送往附近三甲医院时已陷入深度昏迷,对呼唤毫无反应。
急诊完善检查后,医生立即为小周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通过输液给予护胃、抗感染、化痰等治疗。但小周始终意识不清,无法自主咳痰,拔管困难,医院于7月25日为其实施气管切开术,术后逐步开展脱机锻炼,后续改为面罩吸氧。治疗期间,小周反复发热,家人忧心不已,腰椎穿刺检查排除了颅内感染,但其意识仍未完全苏醒。排除手术禁忌后,医院于8月7日为小周实施"下颌骨陈旧性骨折整复术(单颌)""右侧髁状突陈旧性骨折整复术""双上颌骨陈旧性骨折整复术"。住院期间,医院持续给予止痛、抗感染、护胃、化痰、护肝、抗癫痫、营养神经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病情稳定后,为进一步开展康复治疗,家人将小周转入杭州英智康复医院三病区。这不是治疗的终点,而是漫长康复之路的起点。
康复计划
入院查体显示:小周意识模糊,GCS评分4+T+4.存在吞咽困难,带入鼻肠管、胃管各一根,8号硅胶气切套管、尿管均在位通畅;鼻尖皮肤有擦伤,下颌手术伤口敷料包扎完好,干燥无渗出;右肩部可见3cm手术切口,有4针缝线;四肢存在不自主活动,右上肢偶可遵嘱活动,肌力检查不配合;骶尾部可见1×3cm压疮。
入院诊断:1、意识模糊;2、多处损伤;3、颅脑损伤(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创伤性颅内血肿、创伤性颅内积气、颅底骨折、蝶骨骨折、颧骨骨折、颞骨骨折);4、弥漫性轴索损伤;5、左侧动眼神经损伤;6、下颌骨骨折;7、面部软组织损伤(鼻尖组织缺损);8、肺部感染;9、气管切开状态(拔管困难);10、器质性精神障碍;11、受压区I期压疮;12、二便失禁。
面对复杂病情,医护康团队迅速制定了全方位康复计划。当小周意识开始出现好转迹象时,却陷入了躁动状态。这位年轻患者仿佛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常大喊大叫、挥拳抗拒,拒绝任何人靠近和治疗。医护人员解释,这是颅脑重伤后常见的躁动反应,是神经系统修复过程中的表现,但也让基础康复训练难以开展。家属焦急地对医生说:"他还这么年轻,以前一直很精神,肯定能好起来的。不管多困难,我们都愿意尝试,只要有一点希望就绝不放弃!"
英智医院康复团队展现出极大的耐心,没有采取强制约束,而是调整治疗方案逐步引导。团队先调整用药稳定小周的病情,同时为他开展头部经颅磁治疗缓解躁动,通过高压氧治疗为缺氧脑细胞补充高浓度氧气,配合针灸治疗辅助唤醒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师每天坚持为小周进行肢体被动训练,同时不断轻声与他交流。随着治疗推进,小周的意识逐渐清晰,躁动症状慢慢消失,开始能用写字和简单音节与人沟通。
之后,小周身上的各类管路逐步被拔除。通过系统的呼吸功能锻炼,他从硅胶气切套管过渡到金属气切套管,再经过堵管训练恢复了自主呼吸能力,成功拔除气管套管;吞咽功能训练见效后,鼻胃管和鼻肠管也被移除,他重新尝到了食物的味道;膀胱功能恢复后,尿管顺利拔除,骶尾部的压疮也逐渐愈合。


康复训练室里出现了最令人欣慰的一幕:在治疗师和家人的搀扶下,小周颤抖着双腿,艰难却坚定地站了起来。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每一步都走得不稳,但这一步让他重新站在了人生的轨道上。从意识不清到完全清醒,从被动训练到主动配合,小周始终坚持康复。病友们的鼓励和夸赞,更让他增强了信心。如今的他已经能推着轮椅缓慢行走,面对医护人员时会露出浅浅的笑容,还会说"我想回去上学,完成没结束的学业"。
小周的康复历程,不仅是一场与创伤的艰难抗争,更彰显了青春与生命的顽强力量。即便身处困境,只要不放弃,终会迎来希望的曙光。小周的康复之路仍在继续,有专业的治疗和坚定的信念支撑,他终将重回正常生活。也愿所有遭遇疾病的人都能坚持到底,迎来属于自己的生命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