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当患者和家属们满心焦虑地关注着肢体康复、语言恢复时,有一个极其危险却容易被忽视的 “隐形杀手” 正悄然潜伏 —— 它就是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约 10%-30% 的卒中患者在发病 1 周内会不幸并发肺炎,加重其病情,住院时长也被拉长 2-3 倍,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身心和经济负担。
卒中后,为何肺部如此 “脆弱”?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绝非偶然,是多重不利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吞咽障碍和咳嗽反射减弱是卒中后导致误吸的主要原因,而误吸物对肺部的损伤则是引发肺炎的重要环节。
卒中后,患者常出现吞咽障碍,这是由于与吞咽相关的神经和肌肉受损所致。当食物或口水 “误入歧途”,错误地进入气管,这不仅会像异物一般直接刺激肺部,引发炎症反应,还会将口腔中大量原本无害的细菌带入呼吸道深处,为细菌滋生创造了绝佳环境,宛如埋下一颗颗危险的 “定时炸弹”。
咳嗽反射是人体呼吸道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它可以帮助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但卒中后,患者的咳嗽反射减弱,这使得呼吸道对异物的清除能力下降。即使有少量的异物进入呼吸道,也无法通过有效的咳嗽反射将其排出,从而增加了误吸的风险。气道内的痰液、异物如同垃圾在下水道中不断堆积,逐渐变成细菌疯狂繁殖的 “温床”。当这些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误吸物进入肺部后,病原体在肺部定植、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肺部组织受损。再加上卒中患者卧床时间大大增加,导致肺部通气换气功能下降,患者自身免疫力也因疾病打击而大幅下降,口腔卫生状况往往不佳,这些因素如同 “帮凶” 一般,进一步增加了肺炎的发病风险,让肺部防线岌岌可危。
应该如何“科学防控”?
三大预防策略至关重要
一、精准狙击吞咽障碍
从“艰难进食”到“安全饮食”
急性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及时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估和筛查,能够尽早发现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为后续的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临床上常用的吞咽功能评估方法包括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造影检查等。洼田饮水试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通过观察患者在规定时间内饮用一定量的水后是否出现呛咳、停顿等情况,来初步判断患者的吞咽功能。家属也能通过一些简单观察,对患者吞咽状况有所察觉,比如患者喝水时是否频繁被呛到,进食固体食物后口腔内是否有食物残留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轻度吞咽障碍患者,在康复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冰刺激训练、口腔运动训练、摄食训练等有效增强吞咽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而中重度患者则需要及时调整饮食策略,改用米糊、藕粉等稠化食物,或者在短期内通过鼻饲方式补充营养,切不可盲目尝试强行经口进食,避免引发危险的误吸事件。
二、精细气道管理
“气道廓清 + 呼吸训练” 双管齐下保通畅
长期卧床无疑是肺部感染的一大高危因素,而正确、科学的体位管理与行之有效的排痰手法,恰似为患者肺部健康撑起了一把 “保护伞”,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临床研究证实,每 2 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同时配合 30°-45° 半卧位,能够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的可能性。正确拍背,或者借助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也可以助力痰液松动,使其更易排出体外。
对于咳痰较为费力的患者,需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开展呼吸训练,通过腹式呼吸、咳嗽训练、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各类专业呼吸训练器等训练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排痰效率。有效的气道管理结合化痰药物、痰液引流可以保证患者不为“痰”所困,有效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三、用心呵护口腔
别让小疏忽引发肺部“大危机”
口腔堪称细菌滋生的“重灾区”,尤其是卒中患者,由于吞咽困难,食物残渣常常滞留在口腔内,为细菌大量繁殖提供了 “肥沃土壤”,而这些滋生的细菌极易随着唾液进入肺部,引发感染。因此全面、细致的口腔护理必不可少。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漱口水,仔细清洁牙齿、牙龈和舌面,特别要注意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不给细菌留下任何 “生存空间”。对于昏迷不醒或吞咽能力严重低下的患者,可采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球,轻柔擦拭口腔,以此维持口腔内的 pH 值平衡,减少细菌的定植和生长,从源头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慧眼识别迹象,争分夺秒干预治疗
即便我们全力以赴做好预防工作,仍有部分患者可能不幸患上肺炎。这时,家属的日常观察尤其重要,时刻警惕早期危险信号:患者突然出现体温升高,咳嗽咳痰症状加重,尤其是咳出黄绿色脓痰,呼吸变得急促,每分钟超过 20 次,或者原有的意识障碍进一步加深,血氧饱和度下降至 93% 以下。一旦察觉到这些异常,尽早完善胸部 CT 和痰培养等相关检查,启动专业、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同时,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早期引入呼吸康复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可以加速肺部炎症的吸收消散,有效降低后遗症的发生风险,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卒中相关性肺炎虽然来势汹汹,但并非坚不可摧、无法预防。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吞咽功能训练、气道管理、口腔护理” 这三大核心环节,认真落实每一项预防措施,就一定能够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扫除障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