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康复医院科普--老年人安全用药六大原则

    发布时间:2025-08-12 01:08:48    点击次数:0

7672f09850fed059d8c8f18435a248a5

1、受益原则(药物乱吃不得)

#受益原则是什么

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病死率高且危害大,因此用药时必须权衡利弊,遵循受益原则,以确保药物对患者有益。

#日常如何注意

1.要有明确的药物使用适应证   在病情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千万不可随意用药。

2.选用“利大于弊”的药物   在满足用药指征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疗效明确且不良反应少的药。

2、五种药物原则(药品数量多不得)

u=645953966.3448185722&fm=253&fmt=auto&app=138&f=JPEG

#五种药物原则是什么

老年人联合用药数目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越大。老年人联合用药的品种要少,尽量在同一阶段内不要同时用药超过5种。

#日常如何注意

1.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目前,许多老年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甚至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老年人的危害大于疾病本身,故此类疾病应避免进行药物治疗。

2.按轻重缓急慎重选用   对于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等,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种类。

3.重视非药物疗法   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通过限盐、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宜多吃粗纤维食物和加强腹肌锻炼等。

3、少量原则(药量多吃不得)

小剂量治疗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是老年人开始和维持治疗的重要策略。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规定为成年人用量的3/4.一般开始服用成年人用量的1/4~1/3.然后根据临床反应调整剂量,直至疗效满意且无不良反应为止。

1.年龄与健康状况   60~70岁的老年人如果健康状况良好(接近于成年人),可服用成年人的剂量或酌情减量;健康状况较差者,必须减量服用。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无论健康状况如何,都必须减量服用。亦可按年龄增长数目计算,50岁后每增长1岁,药物用量应减少1%。

2.体重   低体重的老年人用药必须减量,应按照体重计算。

3.蛋白结合率   患有低蛋白血症的老年人服用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如华法林、地西泮、地高辛、吲哚美辛等)时,必须减少剂量,因为体内药物浓度增高,药效增加,易引起不良反应。

4.肝功能   肝功能损害的老年人用药剂量应减少。由于老年人肝脏萎缩、代谢酶活性下降,使部分药物在体内代谢的时间延长,增加了潜在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5.肾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清除功能降低。说通俗一点儿,80岁老年人的肾功能可能仅为40岁时的一半。大多数药物经肾脏排泄,老年人对于经肾脏排泄的药物,药物消除速度减慢,药效可能增强,甚至导致毒性反应。

u=1142857898.1134470034&fm=253&fmt=auto&app=138&f=JPEG

4、择时原则(选对用药时间)

#选择最佳时间服药

选择最佳时间服药可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老年人可根据疾病的发作规律、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昼夜节律变化来确定最佳用药时间。

1.疾病昼夜节律的变化   ①夜间易发生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形成和哮喘急性发作,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咳嗽也往往会在夜间加重。②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高峰在上午,骨关节病在下午更为常见。由此可见,在疾病发作前给予药物,往往有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或发作。

2.药物昼夜节律的药动学变化   ①在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药浓度高。②在夜间,肾脏功能相对低下,主要经肾脏排泄药物宜夜间给药,药物从尿中排泄延迟,可维持较高血药浓度。

#日常如何注意

1.心血管药物   治疗变异性心绞痛主张睡前服用长效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劳累性心绞痛主张早晨服用长效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也是上午大于下午。

2.抗高血压药物   最好在清晨起床服用,不要睡前服用,应积极测量、监测血压,不盲目服药。

3.调血脂药物   可在每天任何时间服用一次,但在夜间服用时,可使低密度脂蛋白下降得更多,故通常选择在睡前吃一次。

4.降血糖药物   格列本脲、格列喹酮饭前半小时服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与食物同服。

5.铁剂 最大吸收率在19:00.中、晚餐后用药较合理。

6.抗血小板药物   早餐后用阿司匹林的半衰期长,血药浓度高,疗效好。

5、暂停原则(警惕不良反应)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大,在用药期间要随时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出现的新症状或体征,暂停用药是非常简单、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

#日常如何注意

老年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任何新的症状或体征,应考虑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前者停药,后者加药或更换药物。

若考虑老年人的新症状或体征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这些不良反应通常会在数天到3周内消失。

若老年人存在多药合用,难以确定是由何种药物所致时,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停用全部药物,直到不良反应消失,再制订新的治疗方案;若病情不允许,停用可能性最大的药物,考虑作用类似而不同种类的药物替代。

6、及时停药原则(药物乱停不得)

#老年人长期用药会增加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据临床观察和统计,用药老年人停药受益者>加药受益者。对此,有一个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有一位65岁的大爷,早上刚起床他就觉得胃部有些不适,刷牙时吐出了咖啡色的液体,漱了漱口,他并没有在意。午觉睡醒后,他感到一阵恶心又吐了,而这次吐出的居然是血块。感觉不好,马上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他说自己的确最近在吃镇痛药,医生当时只开了1周,还交代药物对肠胃会有刺激,如果病情有所缓解就可以停药。但1周吃下来,自己并没有觉得不适,就又去药店买了一盒想要巩固一下。所以说,镇痛药不是想吃就能随便吃的,该停药要及时停掉。

#日常如何注意

对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待病情控制后,应立即停药,长期用药只能增加肝脏负担,引起不良反应。见效就停的药物还包括镇痛药、退热药、催眠药等。抑郁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癫痫等待疗程结束时,即可停药。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帕金森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以控制病情,但对于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使用的药物,都应及时停药。

需要缓慢停药的情况:对骤然停药后可出现停药综合征或停药危象的药物,应采取不同的停药方法,如β受体阻滞药必须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以2周为宜;使用糖皮质激素,必须逐渐减量停药,骤停可能会导致反跳现象。

点击以下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

浙江省内公办康复中心/康复科/康复医院介绍

浙江省、上海市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

浙江省、上海市护理院、养老院

浙江省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护理专家介绍

声明:浙里康复养老平台(浙里康养),提供杭州公立康复中心、杭州康复医院、杭州养老院查询服务,分享康复养老干货,本平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浙ICP备190130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