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常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句话实际上有一定道理哦?
相信多数人群都普遍认为,出现骨折就听医生的话,尽量不动让骨头长好就可以了。尤其是接受骨折手术后更是保持完全静养的状态,自认为躺着骨头自己慢慢就长好了。
这种行为是错的哦!
运动主要以肌肉和骨骼为基础,一旦骨折不仅是骨头要长好,肌肉、神经控制功能的协调也是关键的部分。因此,骨折术后康复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康复的重要性
1. 促进骨折愈合: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骨折部位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骨痂的生长和骨折的愈合。例如,适当的肌肉收缩可以产生生理性应力,刺激骨折端的骨细胞活性,加速骨折愈合。
2. 预防并发症: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比如,在骨折固定期间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可以保持肌肉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可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避免关节粘连。
3. 恢复肢体功能: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使患者能够重新回归日常生活和工作。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可以逐步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使患者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日常活动。
治疗及注意事项
01、治疗
1. 早期(骨折后 1-2 周):此阶段骨折部位尚不稳定,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消肿、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肌肉萎缩。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抬高患肢、冰敷、物理因子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等)、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等。
2. 中期(骨折后 2-6 周):随着骨折部位逐渐稳定,康复治疗的重点逐渐转向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继续主动运动:在无痛范围内增加关节活动的强度和范围,可进行助力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增强肌力。渐进性负重和步态训练: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在拐杖等辅助工具的支持下进行部分负重行走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继续使用温热疗法、电疗、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方法,以减轻疼痛、软化瘢痕和松解粘连。
3. 后期(骨折后 6 周以上):此阶段骨折基本愈合,康复治疗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肢体的功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可以进行全面的功能训练,主动运动和抗阻训练:加强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肌力训练,可采用等张、等速训练等方法,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关节松动技术:对僵硬关节进行手法松动治疗,改善关节活动度。功能性训练: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和职业前训练,如抓握、抬举、步行等,提高肢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物理因子治疗:继续使用物理因子治疗作为辅助手段,如超声波治疗以软化瘢痕和松解粘连,红外线治疗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
02、注意事项
1.遵循医嘱:
个性化康复计划:与医生或康复治疗师合作,制定适合您个人情况的康复计划。这包括具体的锻炼、活动限制和预期恢复时间表。
定期复查:按照医嘱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CT等),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2.功能锻炼:
早期活动: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邻近关节的活动和非负重下的功能锻炼,以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愈合。
循序渐进: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活动和负重,以免影响骨折愈合。运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
全身锻炼:除了受伤部位的功能锻炼外,还应注意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以维持整体健康和提高恢复速度。
3.饮食营养:
高钙饮食:摄入足够的钙质有助于骨折愈合和骨质恢复,可以通过奶制品、豆类、海产品等食物获取,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以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促进恢复。
4.生活调整:
避免不良习惯:戒烟和限制饮酒,因为这些习惯会影响骨折愈合过程。
安全防范:在康复期间,避免再次受伤,特别是在活动能力受限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使用拐杖、助行器等。
5.心理调适:骨折康复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恢复非常重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加入患者支持小组,以获得心理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