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脑卒中会对身体运动、语言等功能造成影响,却容易忽略一个隐藏在背后的“敌人”——脑卒中后焦虑抑郁。
脑卒中患者除偏瘫外,还可出现一系列情感行为的变化,其中抑郁和焦虑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这种情绪变化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痛苦,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为什么脑卒中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
1. 生理因素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脑卒中破坏了大脑正常的神经通路和结构,就如同打乱了情绪调节的“密码”,很容易诱发焦虑抑郁。
2. 心理因素
从能正常生活到突然肢体偏瘫、语言不利,生活不能自理,巨大的生活落差会让患者内心难以接受,产生自卑、无助感,久而久之陷入焦虑抑郁的情绪深渊。
3. 社会因素
患病后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改变,经济负担加重,来自家人、社会支持不足,都可能成为压垮患者心理防线的“稻草”。
什么是焦虑抑郁?
焦虑
焦虑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个人在一生之中都要经历不同程度的焦虑。
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也称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类型,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精力下降且活动减少为主要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常伴焦虑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一般抑郁情绪持续超过2周,伴有社会功能受损,则可以被认为患有抑郁症。
该怎么用药呢?
焦虑症状严重的患者有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和接触困难,故不能深入交谈。这种情况下应配合使用抗焦虑药物,减轻患者焦虑,以便于沟通。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用药时间由医生决定。用药的同时注意药物的疗效。
抑郁患者如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抗抑郁药能消除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低落,并防止复发,但可诱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出现躁狂发作。用药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了解用药效果,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有哪些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方法?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减少外界的刺激。房间内物品尽量简单、安全,必要时要专人陪伴患者。随时观察患者的躯体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对症处理。对有自杀、自伤、冲动、不合作的患者要给予限制,并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耐心倾听叙述
鼓励患者以口头表达方式疏导其内在焦虑。
(3)正确的沟通方式
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时,应镇静,以沉着、冷静、坚定、简明扼要的方式与患者沟通,协助其减轻症状。
(4)扩展生活领域及兴趣范围
鼓励患者参加各种活动,指导其适当发泄过多精力,并转移其注意力,这样才有利于患者将焦虑控制在可以耐受的限度之内。
(5)应用松弛疗法
可采用音乐放松治疗调整呼吸节奏,放松紧张的肌肉,从而使身体形成一个舒适的内环境,以降低心率和血压,缓解紧张压力。
(6)中医穴位按摩
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其情绪低落、焦虑等抑郁症状。
具体方法如下: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卧于床上,使用拇指指腹或者食指指腹 对其太冲、肝俞、内关、百会、合谷等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5 min左右,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按摩力度,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