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脑卒中患者中,由于肩关节的运动活动低下,正常控制和保护盂肱关节的肩周肌群是不活跃的。
盂肱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但稳定性较差,依赖周围肌肉组织(如肩袖肌群、三角肌等)维持解剖关系。
当肌肉活动低下时,关节失去主动控制,易出现不稳定,这是疼痛肩的核心解剖学基础。
一、疼痛肩的力学诱因与病理机制
(一)四大力学因素导致软组织损伤
1、肩峰下软组织挤压:如肩峰撞击综合征。
2、骨面软组织摩擦:常见于运动轨迹异常时。
3、软组织牵拉损伤:被动活动或重力牵拉(如软瘫臂重量)。
4、软组织挛缩:长期废用或炎症导致组织纤维化。
(二)诱发损伤的具体场景
1、不当康复操作:被动关节活动锻炼、用力外展未伴外旋、内旋屈曲位突然提升外展等。
2、护理操作失误:牵拉上肢调整体位、侧躺压迫轻瘫肩。
3、自然因素:地心引力对瘫痪上肢的持续牵拉。
(三)病理类型与并发症
1、常见病理:肩锁关节退行性变、二头肌腱炎、滑囊炎、喙突炎、冈上肌腱炎。
2、特殊并发症:中风后臂丛神经损伤(因牵拉无保护肩关节所致),可能导致肌肉瘫痪,恢复需 12 个月以上。
二、被动运动与疼痛肩的关联
(一)被动运动的双刃剑效应
初衷:预防关节僵硬和软组织挛缩,常由治疗师、护士或患者自身(健手辅助)执行。
风险:
1、缺乏肩周肌肉主动控制,导致肱骨与肩胛骨运动失调,损伤关节周围软组织。
2、老年人肩关节因退行性变更易受被动运动损伤。
(二)替代策略
早期采用仰卧垂直臂位训练肌肉主动活动,可降低僵硬肩发生率。
三、疼痛肩的治疗方法
肩关节稳定性依赖肌肉主动控制,被动运动若缺乏协调可能引发损伤。脑卒中患者早期应注重主动肌肉训练,而非单纯被动活动。根据疼痛性质(急性 / 慢性)、僵硬原因选择针对性治疗,避免 “一刀切”。
疼痛肩在偏瘫患者中高发,需结合运动控制训练与物理因子治疗,同时关注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减少医源性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