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许多家属和患者出于安全考虑,常常早早备好拐杖辅助行走。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过早使用拐杖不仅起不到帮助作用,往往还会适得其反。
为什么不建议偏瘫患者过早使用拐杖?
1. 阻碍患侧肢体功能恢复
当偏瘫患者使用拐杖时,绝大多数人会不自觉地用健侧手握住拐杖。这种习惯性动作导致行走时身体向健侧倾斜,重心大部分转移到健侧下肢,患侧下肢的负重训练因此严重不足,不利于患肢肌肉力量的恢复和运动功能的改善,甚至可能导致患肢出现废用性萎缩。
2. 增加安全风险
许多人认为“拄拐杖更安全”,然而拐杖提供的只是虚假的安全感,却无法真正解决平衡功能障碍。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虚假的安全感可能导致患者尝试超出实际能力的活动,反而增加受伤风险。
3. 强化异常步态模式
当患者依赖健侧拄拐行走时,身体会形成一套异常的代偿性运动模式:健侧手支撑→身体向健侧倾斜→患侧腿以划圈方式迈步。这种异常模式一旦固化,不仅影响步行效率,还会导致长期的姿势异常和关节问题。
4. 形成心理依赖
过早使用拐杖可能会让患者产生心理依赖,认为自己离不开拐杖,从而影响其康复的信心和积极性,不利于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也不利于其最终实现独立行走和回归正常生活。
特殊情况:哪些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拐杖?
对于高龄患者或康复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使用拐杖是可行的。正确使用手杖能减轻下肢负重、保持平衡,帮助患者安全移动。
手杖的使用
🔵 手杖的选择
▪ 高度调节
①站立测量法:身体直立,双脚与肩同宽,手臂自然下垂,以肘关节屈曲20°~30°,腕关节背屈约30°的状态握住手杖,使手杖支脚垫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处的位置,此时手杖的高度即为合适高度。
②大转子测量法:身体直立,手杖高度与股骨大转子处于等高的位置,这个高度较为合适。
错误影响:
①过高:迫使肩膀抬高,导致耸肩、增加肩颈负担,且支撑力不足。
②过低:迫使身体过度前倾或弯腰,导致腰背疼痛或重心不稳,影响平衡,且无法有效支撑体重。
▪ 类型选择
单脚手杖:最常见类型。适用于轻微平衡问题、单侧下肢轻度无力或疼痛(如关节炎、轻度扭伤康复期)。提供单点支撑。
三脚手杖:底部有三个小支脚。稳定性介于单脚和四脚手杖之间。
四脚手杖:底部有四个小支脚。提供更宽、更稳定的支撑面。适用于平衡能力较差、下肢力量较弱(如中风后、帕金森病早期、严重关节炎)或需要更多支撑的人群。但在不平坦地面或狭窄空间可能不太方便。
坐放手杖:底部有特殊设计,可以独立站立不倒,方便坐下时取放。
折叠手杖:方便携带和收纳,适合出行或偶尔使用。需确保折叠机构稳固可靠。
登山杖/健行杖:主要用于户外徒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平衡,减轻膝盖压力。通常成对使用,有腕带和可调节长度。
🚫 注意:设计重点不同,通常不适合作为日常医疗辅助器械。
🔵 手杖的使用方法
▪ 正确握持
①健侧手持杖:若右腿无力,手杖应握在左侧(健康一侧),与患肢同步移动,形成稳定三角支撑。
②手肘弯曲:握持时肘部自然弯曲15~30度,避免完全伸直。
▪ 平地行走技巧
①两点步法(适合需要轻度支撑的患者):
手杖与患肢同时向前,健侧腿跟进。
示例:右手拄杖→右手杖和左腿同时向前→右腿跟上。
②三点步法(适合需要更大稳定性的患者):
手杖先向前→患肢迈出→健侧腿跟进。
▪ 上下楼梯
①上楼:健侧腿先迈上台阶→手杖和患肢随后跟上。
②下楼:手杖和患肢先下台阶→健侧腿跟进。
③辅助工具:光线不足或台阶光滑时,建议使用扶手或他人协助。
▪ 上下楼梯
①坡道:上坡缩短手杖长度,下坡延长手杖长度以保持平衡。
②湿滑/不平地面:优先选择防滑垫或四脚手杖。
有时,使用比推荐的到股骨大转子高度稍长一些的手杖,可以防止患者向持杖侧过度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