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可能导致吞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进食困难、呛咳甚至肺炎等并发症。科学的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风险。
一、为什么脑血管病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
脑血管病损伤控制吞咽的神经或肌肉,导致食物难以安全进入胃部,可能误入气道引发感染。早期识别和护理至关重要!
二、吞咽障碍的常见表现
- 进食时频繁咳嗽或清嗓
- 食物残留在口腔或从嘴角漏出
- 声音变得沙哑或“湿漉漉”
- 体重下降或反复肺部感染
提示:若出现以上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
三、家庭护理的关键措施
1.调整进食姿势
正确姿势:坐直,头部微微前倾;卧床者抬高床头≥30°。
错误姿势:避免平躺或仰头喂食,以防食物误入气道。
2.选择合适的食物 (首选糊状食物)
①硬的变软:将较硬的食品加工变软,如:制成土豆泥、果泥等,便于其咀嚼和吞咽。
②稀的增稠:在液体如水、饮料、果汁、牛奶中加入食品增稠剂,以增加食物的黏稠度,降低食物在咽喉和食管中流动的速度。
③避免异相夹杂:不要把固体和液体混合在一起食用,同时,尽量避免容易液固分相的食物。
④食物应密度均匀,黏性适当,不易松散。通过咽和食管时易变形,在黏膜残留少,并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
不宜经口进食的食物:
A.易碎、松散或者含皮的食物:如:饼干、烤面包、玉米、坚果和瓜子、薯片、面包皮、面包渣、炒饭等。
B.混合黏度的食物,如:蔬菜汤、含有大块食物的汤、带果粒的酸奶、汤泡饭、碎粥,这些食物同时含有固体和液体,可导致吞咽困难或误吸。
C.黏性大的食物,如:干的土豆泥、花生酱、芝麻酱、糯米、年糕、粽子、糍粑等。这些食物容易粘在口腔或食道上造成残留。
D.带刺或骨头的食物:如鱼、带骨头的鸡肉等。
E.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F.各种豆类等。
3.喂食技巧
-使用小勺,每口约3-5毫升。
-确认前一口完全吞咽后再喂下一口。
-喂食后检查口腔是否有残留。
4.口腔清洁
进食后及时刷牙或棉棒清洁,预防细菌滋生导致肺炎。
5.康复训练
肌肉训练:鼓腮、伸舌、空吞咽练习(每日2-3次,每次5分钟)。
四、特别注意!这些行为要避免 !
1.强行喂食:患者疲劳或拒绝时暂停。
2.忽视呛咳:频繁呛咳需立即就医调整饮食方案。
3.依赖吸管:使用吸管进食流食易呛咳,建议改用小勺或增稠剂。
五、心理支持同样重要
吞咽障碍患者易产生挫败感,家属需多鼓励:“慢慢来,我们陪你一起练习!”耐心和陪伴能增强康复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