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明州康复医院康复案例分享--双侧多发脑挫伤,昏迷运动不利→神志转好,可言语可行走

    发布时间:2025-07-07 07:07:46    点击次数:0

脑出血

脑挫伤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

外伤机制不同

脑挫伤由外力(如撞击、摔伤)导致脑实质局部损伤,表现为脑组织水肿、淤血或坏死,通常伴随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血管(如桥静脉或动脉)破裂,血液进入脑脊液循环的蛛网膜下腔,典型症状为剧烈头痛、颈项强直等。

可能同时发生的情况

严重颅脑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可能同时引发脑挫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例如,脑挫伤区域的血管破裂可能波及蛛网膜下腔,或因对冲伤导致其他部位的血管受损。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

原发性出血

约80%由动脉瘤破裂引起,属于自发性的非外伤性出血。

其他原因包括脑血管畸形、血液疾病等。

继发性出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颅骨骨折或脑组织移位导致血管撕裂,与脑挫伤可能并存,但需通过影像学(如CT)明确出血来源。

康复案例分享

患者概况:主要的诊断结果:1、 脑挫伤(1.双侧多发脑挫伤;2.左侧颞顶硬膜下血肿;3.蛛网膜下出血:4.肺部感染;5.糖尿病;6.颅底骨折;7.右侧颞骨骨折:8.右侧第5、6肋骨骨折:9.右侧耻骨分支骨折)2、认知功能障碍3、贫血4、泌尿道感染

治疗前状态:意识不清伴咳嗽发热,鼻饲管、导尿管在位通畅

治疗方案:

入院后给予其HDU护理常规,特级护理,告病危,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抗感染、雾化化痰、止咳化痰、营养神经、预防癫痫、调节电解质平衡、高压氧等综合治疗。

康复治疗方案为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普通针刺、灸法、认知功能障碍训练、气压治疗、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

康复成果:入院21天后意识较前好转,偶尔能简单表达,站位功能改善,能搀扶床边站立10分钟左右,入院康复41天后,意识功能改善,除偶尔情况外可言语流利,正常对答,运动功能大幅改善,可陪伴下自行行走。

患者反馈:患者认可我院康复水准,感谢康复以来的一路支持,感谢医护的诊疗和服务,特别感谢康复科传统中医康复室的王付豪医生,并赠送锦旗。

继续加强康复锻炼,特别关注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合理膳食,同时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沟通。

     扬州明州康复医院

点击以下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

浙江省内公办康复中心/康复科/康复医院介绍

浙江省、上海市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

浙江省、上海市护理院、养老院

浙江省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护理专家介绍


声明:浙里康复养老平台(浙里康养),提供杭州公立康复中心、杭州康复医院、杭州养老院查询服务,分享康复养老干货,本平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浙ICP备190130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