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中医大二院(省新华医院)申花院区二十二病区收到了患者锦旗。这也是申花院区运行以来收到的第一位患者锦旗。
“患者是位已经85岁高龄的文奶奶,这次送来锦旗的是她的子女们。”二十二病区护士长史亮亮说。
文奶奶是省新华医院的一位“老朋友”,多年来一直选择在这里就医。3年前,文奶奶因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需求,住进了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从此与文奶奶与康复医学科的护理姑娘们结下了缘分。
“2022年2月25日,文奶奶住进了我们康复医学科病区,记得她刚入院时,文奶奶不仅卧床不起,还同时受困于2型糖尿病且血糖极不稳定。”史亮亮护士长回忆说,文奶奶还因阿尔茨海默病,饱受阵发性言行紊乱折磨。
自知力缺失的文奶奶,常常每到夜晚的时候,便陷入躁动不安的境况,吵闹声划破寂静的病房,彻夜难眠成为常态。
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值班护士都会走到文奶奶床边,蹲下身子,轻声询问老人的感受,用温柔的话语安抚着她的情绪,熟练地为老人调整了舒适的体位,尽可能地缓解文奶奶的不适,直到她进入梦乡。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文奶奶的康复之路充满了荆棘。2022 年底,文奶奶感染了新冠病毒,接踵而至的是低蛋白血症、尿路感染;2023 年4月,文奶奶突发胆囊炎伴结石......
在这些年里,文奶奶一家也遇到许多挑战。新冠疫情期间,文奶奶的大女儿远在国外,因疫情无法归国陪护;小女儿初时坚持床边照料,后因病毒感染和过度劳累在家不能照顾,不得不改请保姆......
病情,一次次考验着她脆弱的身体,也考验着康复医学科医护们的担当。
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张晋红主任领衔的康复医学科医生团队与病区的护理团队始终坚守,用专业与温情为患者保驾护航。
“我们对文奶奶的营养风险、认知功能、运动平衡能力、关节活动度等维度进行了全面评估。”文奶奶的主治医生姚晓岚说,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开展了认知、运动、平衡、有氧、营养、改善精神症状、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等多维度的综合康复治疗。总体来看,对延缓文奶奶病情发展和症状改善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二十二病区的护士们依据文奶奶的身体状况,紧密配合康复医生与康复师,从轻柔的床上被动活动,到耐心辅助床边坐立、站立,再到全程陪伴借助助行器缓慢行走,每一个康复阶段,都有护士们鼓励的话语、温暖的眼神,她们如同家人般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护士们在专注护理患者的同时,还主动倾听家属心声,用贴心的话语和专业的建议,为焦虑的家属撑起心灵港湾。
这份真诚的付出,让护患情谊日益深厚,如今患者女儿与护士们相处融洽,亲如一家,彼此信任。
“虽然申花院区离家里远了一些,但是新院区的硬件环境再加上我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我们非常乐意跟着你们走。”在康复医学科整体搬迁入申花院区时,文奶奶女儿们毫不犹豫地选择跟随。
“正是基于这份多年来积累的医患信任,康复医学科的医护团队赢得了众多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康复医学科也成为新院区第一个病房全满、一床难求的科室。”康复医学科主任张晋红说。
如今奶奶病情稳定,已能推着轮椅在病房走廊悠然漫步,曾经危重的生命在护士们精心的护理下重焕生机,绽放出温暖的光彩。
“文奶奶与二十二病区护理团队的温馨故事,是新华护理日常工作的缩影。”护理部主任金瑛说,申花院区目前有70余名护士,她们常常在日常护理工作和新院区筹备工作的双重任务中连轴运转,他们凭借汗水和专业素养打造新院区病房的许多温暖细节。
“物资的准备和流程的顺畅,关系到救治效率,也关乎患者就医体验感。”
病区启用前,护理部向申花护理团队反复要求。病区里大至仪器设备,小到一纸一笔,上万件物资经过严谨的清点,每个标识都进行仔细地校对,确保病区启用“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