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长期昏迷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部分患者可恢复意识,实施以心理护理为基础的整体康复治疗对长期昏迷患者大脑及肢体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车祸后昏迷8个月
80岁的季女士因车祸陷入昏迷,当地医院CT检查显示脑挫伤,接受钻孔颅内血肿引流术,随后接受气管切开术,但经过治疗仍有意识障碍。
此后,季女士又陆续转入市级和省级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是意识状态恢复不够理想。
再次转入康复医院接受治疗
鉴于季女士年事已高,昏迷时间较长,入院时意识不清状态已经持续了8个月,医护团队综合评估后,为其制定了高压氧联合经颅磁刺激、针灸电刺激疗法、运动疗法,并配合药物醒脑的综合治疗方案。
由于季女士神情淡漠,精神倦怠,还伴有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疼痛,运动治疗以被动治疗为主,主要包括关节松动训练、电子起立床训练、低频脉冲电治疗、吞咽功能障碍训练、下肢踩车、作业疗法。虽然运动强度非常适合,但是季女士却始终不配合治疗。
激发其康复欲望
在治疗过程中,经过细致观察,康复医师发现,首先要唤起季女士对康复的欲望。因为突遭变故,瘫卧病床,再加上之前8个月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她可能在潜意识中对康复失去了信心。所以,完全苏醒的意愿较弱,这将导致昏迷持续更久。
康复医生一直强调,康复治疗必须要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使患者尽早苏醒康复。因此,康复医院非常注重依据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调动其求生欲望,树立康复的信心。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心理护理技巧的指导,使护理人员、家属形成合力,帮助家属充分发挥其作为患者精神支柱的作用。
充分利用环境刺激
当时经过积极治疗,季女士的意识比入院时已有改善,胃管也已经拔除,可以自己吃饭。恰逢春节将至,主管医生与康复治疗师讨论后,认为回到熟悉的环境中,和亲人一起生活,以及春节特有的亲情氛围,都会对季女士的大脑皮层产生积极刺激,非常利于她的意识继续恢复。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完全正确。春节一过,季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再次来到我院,继续接受康复治疗。这次入院,她的意识状态、精神面貌可以用“焕然一新”来形容。我院医生洞幽烛微,抓住春节这一有利机会,为季女士开出的“心理药方”显出奇效。
康复医院在院内环境,尤其是病房环境方面,充分考虑到环境刺激对于意识障碍患者苏醒的作用。一改一般医院常用的蓝色色调,采用温暖的咖啡色系,尽量避免环境带给患者的不良刺激。病房设施齐全,雅致温馨,与医护人员真诚的笑容,一起营造出“朋友一样交往,家庭一样温暖”的康复环境。
综合治疗促进康复
季女士的家人对她的变化惊喜不已,也对医生的医术表示赞赏。当初,家属曾对让季女士回家过年的建议表示质疑,最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其回家。康复医师解释道,通过心理护理激起患者强烈的康复欲望,会对后续的康复治疗效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医护人员也为季女士的变化感到欣慰。再次评估后,为她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新方案中,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是重点,康复运动疗法配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电刺激治疗,以及开窍醒神针法的针灸治疗等;同时,继续配合高压氧治疗,以改善脑部供血供氧,修复受损神经元,促进运动功能改善。
季女士扶着平行杠行走
被已经取得的康复效果鼓励着,季女士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愈高,目前她已经能扶着双杠行自己走了。虽然已经80岁高龄,但是季女士给医护人员的感受是“活泼、能说”。她非常愿意说话,即使在高压氧舱做治疗,也经常和陪舱的医生护士“拉家常”。祝愿她早期康复,回归家庭。
点击文末链接,了解更多明州医院详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