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一场聚焦“医育融合”的联合研训活动在杭州市康复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沙院区)康康融合托育园顺利开展。来自杭州市钱塘区文思幼儿园、东方幼儿园、前进小趣幼儿园、乐融融幼儿园等组成的“院中园”联盟研训组一行15人走进园区观摩交流,与院方联合研讨,深入探索“医育融合”在“院中园”模式下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径。

走进“院中园”:
医育融合的新式探索
康康融合托育园不同于传统托育机构,它是在卫健、教育、残联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下,由杭州市康复医院牵头成立的普惠性、融合性托育园。医院联合文思幼儿园创新打造了“院中园”模式,将医院的优质医疗康复资源与文思幼儿园的专业教育力量有机结合,为健康和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托育+医疗+康复”一站式服务,该模式不仅契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也有效保障了教学与康复的质量,是推动“医育融合、普特共育”理念落地的重要载体。

沉浸观摩:托育园半日活动
“院中园”联盟研训组实地查看了托育园的班级、儿童活动室、餐饮区、户外活动场地、资源教室等核心区域,交流了解了融合托育课程体系设置、卫生保健制度落实等日常运营情况。教师们深入托班活动现场,以一堂音乐融合课为观察样本,着重观摩并记录师幼互动质量、特需儿童的参与表现和健康习惯的培养细节。

随后,研训组移步至儿童康复中心,参观各类康复治疗设施与教学环境,进一步理解医疗资源在融合教育场景中的具体应用,感受“医康教”三位一体服务的系统性与专业性。

联合教研:
共破特需儿童“参与难”现实课题
在联合研讨环节中,文思幼儿园许萍萍副园长系统介绍了“院中园”联盟研训机制,并将讨论聚焦于特需儿童在集体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参与难”问题。托育园执教老师对半日活动进行复盘,保健医生则从医学角度解析特许儿童的发展特点与康复支持策略。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拓展院中园托育服务覆盖面”及“提升特需儿童参与度”等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分享在普特融合环境中支持特需儿童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经验,为融合托育工作的深化推进凝聚智慧、贡献思路。

本次联合研训通过现场观摩、案例分享与专题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医育融合”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各方一致认为,应持续推动“医育融合”合作项目落地见效,不断夯实融合课程特色,将康复理念有机融入日常保教实践,促进“院中园”模式在提质扩面中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