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各种心理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社会、家庭的和谐以及晚年的幸福,如何营造幸福和谐的环境氛围,帮助老年人排解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让老年人能够幸福快乐的安享晚年,是我们社会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有哪些?
健康需求
首先是健康需求,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人到老年常常会恐惧衰老,害怕生病,希望能健康长寿。
工作需求
其次是工作需求,很多老年人退休后还有工作能力,离开工作岗位会有失落感,希望能发挥余热,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依存需
人到了老年其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和照顾,作为子女,一定要孝顺,满足老人的依存需求,这样才会使老人感到老有所依。
和睦需
老年人都希望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邻里关系和谐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这是老年人的和睦需求。
安静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因为子女、儿孙相聚,总是乱哄哄的度过一天,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因此我们要理解老人的安静需求。

支配需求
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支配权,年老后由于角色转变,其社会、家庭地位都会受到影响,但是他们依然有自己的支配需求,因此,晚辈们应适当满足老人的一些支配权。
尊重需
老年人有尊重的需求,他们离开了工作岗位会产生失落感,如果再得不到家人的尊重,就会情绪低落,长期以往会为各类疾病埋下祸根。我们要充分理解尊重他们,从生活点滴做起。
求偶需求
最后是求偶需求,部分老年人丧偶后生活会十分寂寞,子女的照顾也不能替代配偶的陪伴,所以如果老年人有再婚的想法,子女应该支持,让其能够安度晚年。
如何正确帮助老年人进行心理调适
提升安全感
提升安全感,是心里调适的首要方法。家庭环境的氛围对于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尤为重要。很多年轻人总是说,人老了,只要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对于老年人来说,最渴望得到的是亲情和友情,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安全感也就越高,因此我们平时要注重维持家庭关系的和谐,让老年人有种家的归属感。
帮助老人获得自
其次,帮助老人获得自尊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调适方法。尊重老年人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中,作为子女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帮助老人重新构建自尊,不要和老人较劲,更不能恶语相向,家里的日常事务主动征询老人的意见,对于他们在日常活动中的各种进步,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会增添老人对生活的情趣,提高他们的自尊。

交流与陪伴
老年人随着年事的增高,日益衰老,病痛增多,往往十分期望得到家庭成员的关心,渴望情感的交流。作为儿女,在平时生活中要对老人多关心、多体贴,多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更多的安慰和陪伴,帮助老人减轻孤独感,这也是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老年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最后,老年人自身要注意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加强人际交往,争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不要把自己封闭在家庭的小天地中,与外界隔绝,真正做到“老有所用,老有所为”,这样才能使生活更加充实,人生更加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