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简称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脑卒中病人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30%-40% 的脑卒中病人存在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和沉重感,皮肤温度升高,活动后症状加重,患肢皮肤颜色可正常或呈紫红色,严重偏瘫病人的发病风险为60%-75%。深静脉血栓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缺氧症状、晕厥、心率加快等),出现临床明显症状的肺栓塞发生率为1%-30%,占早期死亡的13%-25%。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血流缓慢:长期卧床、久坐不动者、瘫痪、肥胖、静脉曲张等。
血液高凝状态:恶性肿瘤、妊娠产褥期、遗传性易栓症、自身免疫疾病。
血管壁损伤:创伤、手术、静脉穿刺等导致静脉壁受损。
既往病史:既往有深静脉血栓、静脉曲张、肺栓塞等病史。
年龄与合并症:年龄>60岁,糖尿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风险显著增加。
药物:大剂量激素治疗。
了解了上述原因及危险因素,该如何预防脑卒中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呢?
基础预防
健康饮食
低脂、低糖、多食高纤维素食物(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坚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病情允许情况下,每日饮水1500ml以上,防止血液粘稠。
戒烟戒酒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酒精会影响血液中的脂质代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踝泵运动
①第一步背屈运动: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下肢伸展、放松,在不引起疼痛或轻微疼痛的情况下,缓缓勾起脚尖,使脚尖朝向自己,保持5~10秒,感受小腿前侧肌肉紧绷。
②第二步趾屈运动:脚尖慢慢向下踩,像踩油门一样到最大角度,保持5~10秒,这个动作会用到小腿后侧的比目鱼肌。
③第三步环绕运动:以踝关节为中心,足部做顺时针加逆时针画圈,运动过程中双足保持与躯干水平一致,每个方向5次。
早期下床活动
符合活动指征的患者在入院后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实施离床活动,初始活动内容为离床坐位与床椅转移,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钟,活动频率为每日2次,如患者不能耐受,改为少量-高频率的活动方式,即减少每次活动时间,增加每日活动频率。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包括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注射抗凝药(低份子肝素、博璞宁等),需遵医嘱用药,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下瘀点瘀斑、血尿血便等出血倾向。
机械装置
机械装置主要包括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足底静脉泵,近几年,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床上腿部主动锻炼装置成为新的物理预防方法。
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需综合运用基础、药物及机械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应密切配合,多管齐下,最大程度降低血栓风险发生,为患者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