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无力、呼吸难!
气管插管下的 75 岁肺炎患者
朱阿婆(化名)今年75岁,因罹患“重症肺炎”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由于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她接受了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但由于咳痰能力弱,始终未能成功脱离呼吸机。为帮助她逐步恢复,医疗团队为她进行了气管切开术,并开始间断性的脱机锻炼。
当时的朱阿婆,身体非常虚弱,依然依赖气管插管维持呼吸,四肢无力、胸闷、痰多困扰着她的日常。因肌力严重下降,她只能卧床,无法站立和行走,日常生活完全需要他人照料。身体上的痛苦与对未来生活的担忧,让她的眼中时常流露出无助与绝望。
就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朱阿婆来到杭州市一医院下沙院区。康复医学一科负责人丁晓伟副主任医师及其团队为她带来了转机。面对这样一位复杂且危重的患者,丁晓伟带领团队迅速为朱阿婆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制定了一套科学、精细的个体化康复方案。一场重塑生命的康复之旅就此展开。
运动治疗:唤醒沉睡的身体
治疗师们从基础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开始,用微弱的电流刺激她萎缩的肌肉,像唤醒沉睡的枝桠般,重新激活神经与肌肉的连接。此外,治疗师每天耐心地为她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轻柔地活动其四肢每一个关节,为后续训练打下基础。
物理治疗:重建力量与功能
随着朱阿婆身体状况逐渐稳定,康复计划也随之升级。主动辅助运动逐渐加入,在治疗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她开始尝试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动作,每一次用力都是突破。同时,气压治疗和红外线治疗双管齐下,气压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水肿。红外线治疗则深入组织内部,加速炎症吸收,助力身体恢复。
作业治疗:迈向生活自理
治疗师为她精心设计了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从模拟抓握杯子,到练习穿衣、进食,这些对常人来说轻而易举的动作,对她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治疗师们极富耐心,一步步引导,一次次鼓励,帮助她重拾生活自理能力。由于长期气管插管,呼吸功能受损,治疗师利用呼吸训练器,指导她进行深呼吸、咳嗽训练等,增强呼吸肌力量,为拔除气管插管做准备。
在丁晓伟团队数月的精心治疗和鼓励下,朱阿婆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实现了自主呼吸。她从卧床不起,到能在家属搀扶下行走,最终实现了生活自理。朱阿婆和家人的感激溢于言表,一再说道,是丁主任和整个团队为她打开了重返生活的那扇门。
在康复这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上,康复医学团队以精湛的医术、坚定的信念和始终如一的共情,让许多看似遥不可及的康复愿望变为了现实,也让曾经被阴霾笼罩的家庭,重新找回安稳与喜悦。期待更多患者能走出困境,重拾尊严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