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患者肌张力障碍康复指导

    发布时间:2025-08-11 03:08:41    点击次数:0

肌张力障碍指由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协调收缩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异常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一大类运动障碍疾病。临床上,多出现上肢屈肌群和下肢伸肌群肌张力增高。

27f76d2d9b24168cab573d8cbc50bfc0

偏瘫侧上肢呈屈曲模式(肩关节后缩、下沉、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伴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并尺侧偏斜,手指屈曲内收),呈明显的上肢向内上偏外屈曲,手指屈曲内收,且内侧肌张力显著高于外侧。故表现为上肢伸直困难。俗称上肢“挎篮”姿势。

偏瘫侧下肢呈伸展模式(患侧骨盆旋后、上提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内屈、内翻,足趾屈曲、内收)。瘫痪下肢呈伸直状态,表现为屈曲困难。俗称下肢“划圈”步态。

脑卒中后,大约65%的病人出现痉挛,适度的痉挛是有益的,但过度的痉挛是有害的,痉挛可妨碍对病人的护理,使病人出现疼痛,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阻碍病人康复进程,导致病人康复时间延长。

偏瘫患者肌张力异常如何康复?

(一)早期宣教,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

注意事项:

仰卧、侧卧、坐位。一般患者的体位应2-3小时变换一次。

仰卧时避免被子太重而压迫偏瘫足造成足尖的外旋;

大多数时间应保持手心向上或朝向身体对侧;

如在轮椅或平时坐位时,偏瘫侧前臂和手也要给予良好的支持;患侧上肢放在椅子扶手上或者大腿上,用枕头支撑;

肢体摆放

(二)运动治疗

被动运动:

(1)牵张训练:活动过程应轻柔、缓慢、稳定,并达关节全范围。

对肌肉和韧带进行的牵伸性活动训练。缓慢持续的牵张动作有利于缓解肌肉痉挛,同时有利于挛缩的结缔组织延伸。

(2)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被动训练,缓解高张力引起的痉挛状态

微信图片_2025-08-11_153716_998

(3)站立床:站立负重训练站立可对髋关节屈肌、膝关节屈肌及踝关节跖屈肌产生良好的静态牵张,可使早期的挛缩逆转并降低牵张反射的兴奋性,从而缓解肌痉挛。

微信图片_2025-08-11_153720_149

主动运动:

(4)Bobath握手

双手叉握,患侧手的拇指在上方。这样可以使偏瘫手指外展,减轻痉挛。并且握手的姿势也可以降低肌张力。

(5)激活拮抗肌

对肌张力高的肌肉的拮抗肌进行拍打,诱导拮抗肌的收缩,从而降低该肌肉的肌张力。

(三)理疗

(1)电刺激疗法:低频电刺激能有效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肢体痉挛,常用的有神经肌肉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以及经皮神经电刺激。

(2)冷疗:在开始肢体运动之前,为使痉挛肌肉放松和缓解关节及肌肉的疼痛,可先用冰敷或冰水浸泡痉挛肢体5~10s,可使肌痉挛产生一过性放松。

一旦肌肉被冷却到足够解除痉挛状态,这种效果可持续1~1.5h。

(3)热疗:蜡疗、热敷、红外线等等。可以增加软组织及关节的弹性。对于感觉迟钝或感觉缺失的病人,治疗时需特殊防护,防止烫伤。

(4)水疗法:患者在具有一定水温的游泳池,利用温度的作用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也能缓解痉挛。

(四)药物治疗

在专业医生建议下服用相关药物,包括替扎尼定,巴氯芬,硝苯呋海因钠(丹曲林),乙哌立松等,以及肉毒毒素注射。

(五)矫形器治疗

可利用上肢或下肢矫形器矫正痉挛。通过将痉挛的肢体固定在休息位或功能位,将挛缩降到最小。如用于内收肌痉挛的外展矫形器,用于屈肘肌痉挛的充气压力矫形器,用于足下垂内外翻的踝足矫形器等。其作用除了能防止肌痉挛的加重外,还能防止挛缩,应早期积极采用。

微信图片_2025-08-11_153739_686

(六)手术治疗

严重的肌肉痉挛经较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选用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法有神经切断、脊髓部分切断、高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肌腱切断或延长等。此外也可以通过矫形手术的方法,来松解挛缩,矫正畸形。

(七)传统中医治疗

针刺治疗、推拿治疗等

针灸

点击以下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

浙江省内公办康复中心/康复科/康复医院介绍

浙江省、上海市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

浙江省、上海市护理院、养老院

浙江省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护理专家介绍

声明:浙里康复养老平台(浙里康养),提供杭州公立康复中心、杭州康复医院、杭州养老院查询服务,分享康复养老干货,本平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浙ICP备190130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