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人而言,一碗热汤的氤氲香气、一口软糯米饭的满足,不过是稀松平常的饮食时刻。但对脑梗患者来说,这些日常享受却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 当疾病让吞咽化作 “如‘梗’在喉,难以下咽” 的煎熬,每一次进食都成了痛苦挑战。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大约30 ~ 65%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可发生吞咽障碍,其中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发病率为 4%~10%,而脑干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发病率可高达 50%。
好在,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康复医学科正用专业与温情,为患者点亮重享美食的希望之光,重 “食” 人间美味,回归正常生活。
58 岁的陈大伯对此深有体会。急性脑梗死突然来袭,住院治疗后头晕稍缓,却被困在 “进食牢笼” 里 —— 只能依靠鼻饲管维持营养,无法正常吞咽的他,连照镜子的勇气都被剥夺。插着鼻管的日子,让注重形象的他失去了生活的掌控感,痛苦又无助。
3月底,他来到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寻求康复医学科的帮助,“医生,我怎么脑梗连喉咙也‘梗’住了?吃东西像堵了块石头,咽不下去!” 陈大伯攥着康复医学科邱芳晖主任的手,满脸愁容。
邱芳晖耐心解释:“您的脑梗位置在脑干,延髓脑梗会导致环咽肌失弛缓,就像食管门口的‘门’打不开,食物进不去还容易误吸到气道,这才反复肺炎。但别担心!我们康复治疗师陈海燕在吞咽治疗上经验丰富,只要积极配合,一定能好起来!” 这番话,让陈大伯悬着的心落了地。
为了帮助陈大伯,康复医学科团队迅速行动。从多个维度制定康复方案:先全面干预身体指标,为康复筑牢根基;再通过心理评估与疏导,驱散陈大伯心头的阴霾;接着运用吞咽临床评估、喉镜检查、造影检查等 ,“火眼金睛”锁定问题;最后量身定制康复计划,开启 “重启吞咽” 之旅。
在吞咽造影检查中,问题一目了然:陈大伯吞咽时食管未开、气道却打开,典型的环咽肌失弛缓!吞咽治疗师陈海燕立即安排吞咽基础训练与球囊扩张术。
为了鼓励陈大伯,陈海燕在大伯一开始入院的时候便教他自主间歇置管技术,让他在身体条件允许的第一时间就能自己置管,摆脱鼻管;康复医学科吴砚副主任医师通过环咽肌肉毒素注射辅助治疗;配合 VR 设备,陈大伯跟着视频练习自我吞咽,每一次训练都是向康复迈进的坚实一步。
康复的硕果在坚持中悄然成熟!2个月后,陈大伯在自主间歇置管术的帮助下摆脱了鼻饲管的束缚,找回了久违的自信,连走路都更稳当了。又过一个月,他竟能像从前一样大快朵颐,彻底告别 “依赖管道” 的日子。
从绝望到希望,从 “难以下咽” 到畅享美食,这里始终有人握紧您的手,陪您慢慢跨过这道坎,把幸福滋味重新带回舌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