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手抖、动作迟缓、走路姿势异常等情况?警惕!这可能是帕金森病发出的信号!
今天,我们对话康复医学科主任邱芳晖主任医师,围绕帕金森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展开深入探讨,精选十个患者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带您深入了解这个 “沉默的健康杀手”!
Q
怎么判断家里老人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病?
A
如果家里的老人在静止状态下手脚出现不自觉震颤或者抖动,尤其是手会表现出搓丸子、数钱一样的动作;或者自觉肌肉变得紧绷,活动时感到僵硬、沉重、不灵活,比如扣纽扣、穿鞋子、系鞋带变慢变困难了;肢体僵硬,肢体摆动像机器人一样;走路姿势前倾、弯腰驼背,就要提高警惕了。
概括四个关键字,当家里老人出现“抖、慢、僵、驼”的现象,建议尽快到医院做专业检查。
Q
这病是老年人专属吗?年轻人会得吗?
A
根据2025年中国帕金森报告统计,60岁以上老人仍然是高发人群,但帕金森病并不是老年人的 “专利”!
40岁以下“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也并不少见。他们的发病早期往往以非运动症状为前驱表现,比如嗅觉减退、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易激怒)、行为障碍(如冲动控制障碍)、认知障碍(如记忆明显衰退)等,遇到这些症状持续发生,可别不当回事!
Q
帕金森病会遗传吗?
A
大部分帕金森病发病属于散发性,其病因也并非单一因素影响,往往多种因素参与其中,比如环境、衰老、神经元退变、免疫异常等,遗传因素只占 10%-15%。但如果家族中有多位直系亲属患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提前做好预防。
Q
确诊帕金森病,要做哪些检查?
A
目前没有 “一锤定音” 的检查!医生会结合病史、症状、评估量表,配合嗅觉测试、摄动反应测试、磁共振脑成像、经颅超声、生物标志物多巴胺转运体显像等辅助检查,综合判断。记住,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Q
得了帕金森病,是不是只能坐轮椅了?
A
别被 “手抖老人坐轮椅” 的刻板印象误导!
通过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能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合理用药、康复训练、心理干预三管齐下,可以正常生活、工作。
Q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有副作用吗?
A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但帕金森病药物目前临床可见获益远大于风险!我们帕金森专病门诊的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会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调整用药方案,定期监测,将副作用降到最低。患者切忌自行停药、加药,否则病情反弹更可怕!
Q
除了吃药,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A
当然!针对不同时期的帕金森病有不同的康复及治疗方法。
对于早期患者,鼓励参加体育运动,如健走、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度进行有氧训练(如活动平板等)、抗阻训练以及双重任务训练,改善体能,减少静坐,推迟活动受限的发生。
对于中期患者,以进行主动功能训练,维持或提高活动能力和预防跌倒为主,尤其是平衡、步态和上肢功能活动训练;可采用心理提示、外部提示和认知运动策略。
对于中晚期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 “脑起搏器”)、干细胞移植、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经颅聚焦超声治疗(tFUS)等治疗技术将成为改善中晚期患者功能障碍的希望曙光。
Q
帕金森病能根治吗?
A
很遗憾,目前还无法根治。早发现早干预,通过科学管理,可以延缓病情进展,与疾病 “和平共处”。很多患者规范治疗十几年,依然能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Q
家属能为帕金森病患者做些什么?
A
陪伴和理解比任何药物都重要!帮助患者制定规律作息,监督用药;鼓励参加社交活动,避免抑郁焦虑;协助做好康复训练,延缓运动功能障碍的进展;做好居家环境防滑、防跌倒改造,一个小细节就能避免大意外。
Q
怎么预防帕金森病?
A
虽然无法完全预防,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能降低风险!规律运动、预防跌倒、均衡饮食、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多接触大自然,少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保持社交,让大脑“动起来”;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别把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如果您或家人有相关症状,别犹豫,立刻找专业医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