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卒中后患者的良肢位摆放这个事儿,有许多家属没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以为随意躺着坐着就行,对良肢位的摆放毫不了解,甚至任意放置...
而且很多家属不知道:错误的肢体摆放,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加重“挎篮手”及“足下垂”等异常体态!
良肢位摆放
让我们一起了解什么是良肢位的摆放!
它是指通过科学调整偏瘫患者卧床或坐位时的肢体姿势,使其处于功能位或抗痉挛体位,以预防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压疮等并发症,并为后续康复训练奠定基础。是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措施。
良肢位摆放的好处✅
1、预防并发症
(1)预防关节挛缩与变形:长期异常姿势易导致关节僵硬(如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等),良肢位可维持关节正确位置。
(2)预防压疮:通过分散压力,减少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的持续受压,降低压疮风险。
(3)预防深静脉血栓: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避免血液淤滞。
2、抑制异常痉挛模式
偏瘫患者常因肌张力异常(如痉挛)出现“挎篮手”“划圈步态”等,良肢位可缓解痉挛,防止异常运动模式固化。
3、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保持肢体功能位(如手腕背伸、踝关节中立位),为后续坐立、站立、步行等康复训练提供生理基础。
4、可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疼痛和不适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康复信心!
提问
那良肢位摆放什么时候开始最好?
回答
脑卒中急性期就该注意良肢位摆放
越早进行越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偏瘫早期卧床可以采取:
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
3种姿势轮换
切记不能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每2个小时翻一次身
常见的良肢位摆放方式
①仰卧位
患侧上肢:肩下垫枕防下沉,前臂下可放置枕头,肘腕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
患侧下肢:用一个长浴巾卷起垫在大腿外侧,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也要放置一个毛巾卷,使膝伸展微屈,踝关节中立位(可用足托板防足下垂)。
②患侧卧位(偏瘫侧在下)
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伸直,掌心向上;健侧上肢自然放置。
患侧下肢:患腿伸直,健腿屈曲置于软枕上,避免压迫患侧。
③健侧卧位(健侧在下)
患侧上肢:垫枕支撑,肩前屈,肘腕伸展。
患侧下肢:髋膝屈曲,踝关节中立位。
④床上坐位
坐的时候可以用被子支撑背部帮助患者脊柱伸展、身体坐直,将一个长浴巾卷起垫在患侧大腿外下方,用来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再垫一个毛巾卷,以保持膝关节微屈。在患者前方放一个桌子,让双手放于桌上。
⑤轮椅坐位
屁股尽量向后坐,身体尽量靠在轮椅靠背上,并在背后放一个软枕以促进躯干伸展。髋、膝、踝关节尽量保持90°,无内收或外展、外旋。患侧前臂旋后放在枕头上。
温馨提示
良肢位摆放需根据患者痉挛程度、肌张力等进行动态调整;避免长期固定姿势,每2小时翻身一次较好哦! 良肢位不是“摆样子”,需搭配康复训练才有效!
良肢位摆放是偏瘫患者康复的基石,通过科学的体位管理,可最大限度减少继发损伤,为功能恢复创造生理条件。需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长期坚持,并与主动训练结合,才能实现最佳效果!
康复床位预约咨询电话:[1333611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