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我今年75岁了,还能拔管吗?
A
别太担心年龄问题,虽然70岁以上的老人拔管风险会稍微大些。拔管前,我们会给您全面评估,包括目前疾病控制得好不好,肺功能怎么样,咳嗽有没有气力等,要是这些方面都达标的话,还是完全有机会安全拔管的!
Q2
我的肺炎已经好了,为什么还不能拔管?
A
肺炎好了,确实是关键的第一步,但拔管还需满足几个安全条件:痰液量少、自己咳嗽能清干净痰,喝水吃东西不会经常呛着……,等这些条件基本满足了,就能稳稳当当的拔管了!
Q3
我每天吸痰很多次,是不是还不能拔管?
A
嗯,确实是的。痰液如果太多的话,会增加拔管后窒息风险。一般要求一天下来吸痰次数不超过6次,也就是差不多8小时不超过2次。如果痰液实在多,需要多做一些排痰训练,必要时还需要使用抗生素。等痰量控制住了再考虑拔管,这样更安全些。
Q4
拔管前为什么要做“堵管测试”?
A
堵管就像是提前模拟了一下拔管之后咱们身体呼吸时的状态。如果把气管套管堵上24-48小时,这期间您呼吸没啥异常,很平稳,血氧饱和度也一直保持正常,那就说明您的身体适应了自主呼吸,这时候拔管的成功率就会大很多。
Q5
我总感觉咳嗽没力气,会影响拔管吗?
A
咳嗽的力气很重要哦!如果您咳嗽没力气,可能需要先做呼吸训练、咳嗽训练,等力气够了再拔管。要是力气还是不够,可能就得等一等,暂时不能拔了。
Q6
医生说我有“气道狭窄”,这是什么意思?
A
就是说咱们喉咙这里的气道(呼吸通道)变窄了,就像水管用久了里面长水垢变细那样。如果变细超过一半,直接拔管可能会喘不过气。医生会用支气管镜检查,要是堵得厉害,可以先用药或小手术把通道撑开些,等呼吸顺畅了再考虑安全拔管。
Q7
为什么拔管前要测血氧和血气?
A
在正式拔管前测血氧和血气,其实是为了检测您的肺功能。如果在不吸氧的情况下,您的血氧饱和度能达90%以上,血氧分压达60mmHg以上,二氧化碳分压不超过50mmHg,就说明您的肺能自己正常工作,把氧气吸进去,再把二氧化碳排出来。这样才能保证拔管后,您靠自己的肺呼吸也没问题。
Q8
直接拔管和“渐进式堵管”有什么区别?
A
· 直接拔管:就像草莓熟透了,各种检查均显示您的指标合格,堵管期间您呼吸顺畅,堵管试验通过,就能像摘熟果一样可以“唰”地直接拔掉管子。
· 渐进式堵管:要是草莓还有点青,您的身体情况还没完全达到拔管标准或者堵管后感觉不舒服。医生可能会考虑先换个细一点的气管套管,或者慢慢延长堵管时间,今天封管2小时,明天4小时,让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看您能不能慢慢适应自主呼吸。先换小号套管或逐步延长堵管时间,适合评估未完全达标或堵管不耐受的患者。
Q9
堵管-拔管期间:我们家属需要做哪些事情?
A
1. 每天记录:记录患者的体温、痰量、呼吸频率,像记账一样,方便及时发现问题。
2. 协助排痰:学习正确的拍背技巧,鼓励患者主动咳嗽,进一步促进排痰。
3. 心理支持:拔管前患者可能会紧张焦虑,家属可以用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增强信心。
4. 应急准备:家属要熟悉拔管后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比如出现呼吸困难时要立即呼叫护士,确保能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Q10
拔管后要注意什么?会复发吗?
A
· 短期:多留心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看有没有异常,伤口要保持干净,别沾水、别感染。
· 长期:坚持做呼吸训练,绝对不能再抽烟,每隔一段时间去医院复查,评估恢复情况。
· 复发风险:若原发病控制不佳或护理不当,可能出现感染或气道问题,需及时就医。
拔管是身体康复的“综合考试”,患者需要通过年龄、疾病控制、呼吸功能、排痰能力等多重关卡。只有身体“全面达标”,才能安全告别气管套管,重启自由呼吸!您只需配合治疗,保持信心,自由呼吸的日子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