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吞咽困难?球囊扩张来帮忙!
前阵子,尹大伯脑梗了,在神经内科经过治疗后肢体活动恢复得不错,但吃东西却成了大问题。他总觉得食物卡在喉咙里,连口水都吞不下去,喝水呛咳,还伴随咽喉部疼痛。一家人愁得不行,听说康复治疗能改善吞咽,于是带着伊大伯来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脑血管意外康复病区住院治疗。
吞咽困难
入院后,叶祥明主任带领的医护团队,对尹大伯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详细回顾,发现梗死部位在脑干。结合他的症状,医生为他完善了吞咽造影检查,最终诊断为环咽肌失弛缓。
吞咽造影
什么是环咽肌失弛缓?
环咽肌是喉咙深处的一圈“闸门肌肉”,正常情况下会在吞咽时放松,让食物顺利进入食道。但如果它“罢工”(无法松弛或过度紧张),食物就会卡在喉咙或误入气管,导致吞咽困难、呛咳甚至肺炎。
常见症状 :
吞咽时有梗阻感(尤其吃干硬食物)
反复呛咳,尤其是喝水或流食时
食物反流到鼻腔或气管
环咽肌失弛缓可由详病史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来诊断。其诊断依据为: VFSS下可见食物不能进入食管,或进入食管后流线变细或有中断,食物滞留在环状软骨后方和梨状隐窝,患者反复多次尝试吞咽失败,且可出现误吸或鼻咽返流。
尹大伯入院后,医生立即为他安排了间接吞咽训练包括冰酸刺激、shaker训练、门德尔松手法、声门闭合训练、吸吸管训练、呼吸训练、推撑发音训练等。
同时,进行了数次环咽肌球囊导管扩张,具体步骤如下:
选用14号乳胶导管,将球囊导管经口插入患者的咽部,导管到达咽部环咽肌之上。
嘱患者做主动吞咽动作,配合患者的吞咽动作将球囊导管插入,通过环咽肌进入食管。
嘱患者发“i”音,将导管外露端放入水中,检查患者发音是否清晰,水中是否有气泡冒出,以排除导管插入气管。
向球囊内注入适量水,轻轻上提球囊导管至食管上口有卡住感。
嘱患者做“吸气、屏住、用力吞”的动作,在此过程中轻轻缓慢向上提拉导管。患者完成一次吞咽动作后嘱患者放松休息,然后再次重复上述操作7-10次。
经过训练后,尹大伯的吞咽疼痛明显好转,吞咽动作也更加充分。夏思颖吞咽治疗师开始调配适当稠度的食物进行摄食训练,给予其摄食的顺序为:低稠液体→中稠液体→高稠液体→软食。进食时配合转头、颈部倾斜的代偿姿势,指导其使用交互吞咽、声门上吞咽的进食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尹大伯已经能够正常进食,饮水无呛咳,仅咽后稍有异物感。治疗师给予吞咽代偿姿势指导及进食安全指导后,尹大伯顺利出院了。
(尹大伯吞咽康复治疗及前后对比)
最后,康复治疗师希望给老年中风患者一些预防小贴士:
1. 吞咽时细嚼慢咽,避免大口进食。
2. 进食时保持坐姿,饭后勿立即平躺。
3. 老年人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需定期筛查吞咽功能。
若长期吞咽不适,务必及时到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早发现早干预!